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模式及对策研究

2009-02-18 04:24于雪松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技术升级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

邹 华 林 丹 于雪松

摘要:国家非常重视装备制造的发展与振兴,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其技术升级能力。文章在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技术升级的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传统产业;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012-03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产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水平和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装备制造的发展与振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从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市场集中度、竞争力水平、技术水平等方面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能力,是辽宁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装备制造业的含义和技术特点

(1)装备制造业的定义:装备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

(2)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特点:一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二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协动性强;三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决定许多其他行业技术的水平;四是装备制造业是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产业。

2.技术升级的定义和特点

(1)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定义。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调整,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改进,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式来维持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制造业升级是产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行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包括了设备的更新改造、新型材料的适用、新能源的适用、新工艺的启用或原工艺的改造、人员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

(2)技术升级的特点。根据产业的内涵产业技术升级有三种特点:一是产业产品实用价值的由低价值向高价值增加;二是具有产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三是将新技术固化于旧产品、旧工艺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资源优势

1.拥有一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部分行业在国内有较突出的优势。2007年辽宁省有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1913户(统计口径是全部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轻型客车、车用柴油发动机、位数控机床等位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在全国领先行类。

2.拥有一大批大规模生产,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矿山设备制造业拥有大重集团、大起集团、沈重集团、沈矿集团等一批国家骨干重点企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拥有大连冰山集团、沈阳鼓风机厂集团、铁岭阀门厂、锦西石化机械总公司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

3.拥有众多科研院所,人才储备丰富。辽宁省有900多家研究所,近40所大学,知识储备、智力密度等具有一定基础,成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支重要科研开发力量。辽宁省是人才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水平在全国范围来讲处于中上水平。

4.技术升级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技术升级资金主要由政府、企业、金融市场投入。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政府与企业自身;提升技术能力的经费主要用在技术改造、引进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四方面,而且经费逐年增加。

5.新产品产值和专利数有所增加。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据科技年鉴显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专利数在逐年增加。

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问题及成因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问题

1.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辽宁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低,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和对原材料依赖程度高的产业,对国外技术产品的依赖性还较高;一般产品相对过剩,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相对短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不足。

2.技术升级资源配置效率低。一是技术升级人力投入质量不高,就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为6.9%;二是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三是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老企业比重大,长期以来技术改造投入不足,技术改造欠账很多,导致产业内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

3.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二是企业未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工作没有完全取得成功。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产权关系尚未理顺,资产负债率高,社会负担沉重;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辽宁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78件,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

4.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我国及辽宁的部分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生产线比例高,而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引进比例低。某些产业引进的先进技术与一般技术中间不衔接配套。

(二)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分析。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使政府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力度和范围仍有偏差。政府对企业仍有过多保护,使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政府支持。目前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的薄弱说明政府该管的事并没有完全管好。企业产权仍界定不清、税收政策并没有发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说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仍有待完善。

2.内部因素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工作没有完全取得成功。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尚未理顺,资产负债率高,社会负担沉重。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热衷于低水平的扩张,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没有形成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没有把技术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三、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模式及对策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模式

1.基于高新技术改造的技术升级的模式。辽宁装备制造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进行技术升级的关键在于改造落后的生产设备。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功能替代,二是在原有的设备上增加自动控制系统。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加上自动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加快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传统产品的控制功能一般由专门的控制部件来操作完成,结果产品完成的精确率低,误差率高,控制设备的通用性差。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后,由计算机根据编程内容来控制复杂的操作系统,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由于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一般工业企业实现计算机的自动控制完全成为可能。

2.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的技术升级模式。微电子技术应用于仪器仪表产品中,使仪器仪表的性能大大提高。各种通用数字控制器和可编程序器的应用,使仪器仪表可实现各种控制功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用高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的传统设备,是提高经济素质和企业素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使得产品向多品种、少批量方向发展。因此,加快产品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改革生产流程,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成为传统工艺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尤其要加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工程计算系统(CAD CAM CAE)。在工业发达国家,上述系统普及率最高的在装备制造业行业内。

3.基于管理手段科学化与信息化的技术升级模式。辽宁省许多装备制造业不仅技术、工艺落后,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技术设备的更新、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需要有新的管理理论、新的管理方法的配合。加强对传统工业的企业管理,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传统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造,完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使传统工业的企业作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而存在;二是运用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来代替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注重微观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和角色,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三是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来代替人工管理,使企业在决策、监控、计量、记录、统计等环节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

4.基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的技术升级模式。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影响是相互的。技术升级或促进某产业向前发展,或促使某产业衰落,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向前演进。反过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得经济资源流向生产率上升率更快的产业,淘汰或转移落后的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5.基于网络经济的技术升级模式。网络经济极大地改变了装备制造业的存在形式和交易方式。网络经济的核心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内部ERP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这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二是电子交易,即生产者、供应商和客户通过专用通讯网、互联网查询、发布、传递、反馈相关信息,洽谈业务,订立合同,实行电子支付结算,并最终完成实物交易的新兴产业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策

1.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应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建立3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体系。第一个层次是隶属于集团公司总部(投资层)的技术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从事长远性研究和综合、关键、重大技术的研发,以及全新一代产品的开发。第二个层次是子公司或事业部(经营层)的技术开发机构,主要依靠来自市场的信息,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以及通用生产技术和系统的开发。第三个层次是工厂(生产层)的技术开发机构,主要根据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要求,从事工艺设计和工装的开发创新工作。

2.组建社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装备制造业有10余万家中小企业,它们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是保证整机产品质量的基础。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需要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持。为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优势专业,通过重组建立健全行业性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技术服务、技术中介、技术推广机构,组成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产业,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努力加快技术创新进程。

3.努力为加快技术创新,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财政激励、金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鼓励创新主体间合作以及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企业走创新之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现在各地都有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政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技术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国产技术装备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志方.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考[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4,(1).

[2]王新.西部大开发:辽宁省的机遇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0,(7).

[3]Varga,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Regional Innovation: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Academic Technology Transfers [M].Boston,Dordrecht and London:Kluwe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4]饶绍伦.产权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

[5]Ross Levine, Sara Zervo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 [J].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2,(5).

作者简介:邹华,女,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女,沈阳工业大学团委组织部部长,助理研究员;于雪松,男,供职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技术升级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
李辉废塑料加工设备技术升级产量高更赚钱
光源技术升级,色彩还原更鲜活 光峰WeMAX APUS-30E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溴化丁基橡胶成套技术升级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技术升级 科技助力 全球擦布市场稳步增长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