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选用事例

2009-03-08 01:47马建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马建伟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发展,中学的课程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如何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并安放在课堂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我们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教学;事例选用;选用方法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发展,中学的课程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如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处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迷茫之中:学生受到社会市场经济风暴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变得不认真,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和辍学的想法和行为等。针对这些新情况,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并安放在课堂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我们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为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把心理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教育和法律教育,及中国的国情发展形势教育等都列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范围,其目的是要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懂得在新的环境之中如何面对新生活,从而能做到珍爱生命,在愉快和谐的生活之中渡过人生美好的青春时光,做到对生活既保持高雅的情趣又能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最终成为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以便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显而易见,就教学而言。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必须立足改革,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才能达到新的教学目的。

为了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目标,几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育、革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认为,在与学生探究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时,如单纯用讲理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违反课堂纪律与教师发生冲突。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情绪和效果。这时较好的方法就是能把较抽象的理论转化为一些具体形象的事例形式,就能把学生的心思和眼球留在教室里,留在教师的课堂上。这种创新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与运用事例中下一番工夫,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事例的选择与运用,应有如下体现,

一、事例的选用应具人情味

有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课的人情味就像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沟通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我在讲《积极面对挫折》这一节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学生举手发言十分踊跃。其中有一位学生很动情地说:“前年,由于父亲有了重病倒在床上,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夜间偶尔会听到母亲的哭泣声、父亲的无奈叹息声。但是母亲仍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父亲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战胜了病魔。为了这个家,我觉得他们真是太不容易。”教室里静极了,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故事中,这时我激动地说:“我们真为你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又不失时机地说:“这一则事例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示,大家想一想,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们通过认真的讨论,和老师共同总结得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面对挫折我们应采取积极态度,不畏惧、不丧气,要靠智慧和意志寻求摆脱困境的方法。这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差异产生的代沟在教学事例的人情味之中抹平。只有师生的情感认同趋向一致时,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协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器”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事例的选用应具正确的方向性

正确的方向性,是指选用事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例子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使用的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社会一团糟,这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运用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积极向上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如讲述有关法律的时候,虽然也介绍涉及暴力、凶杀的事例,但我更多的是用义正词严的话语向学生们描述党和政府与人民与违法的行为是势不两立的,教育学生明确。我们的党始终是人民的党,政府始终是人民的政府,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通过反面例子正面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分析我国的社会形势,认识到主流是好的、积极的,那些消极的东西毕竟是支流,我们是有能力、有信心解决的,从而使学生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健康成长。

三、事例的选用应具幽默性

幽默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如我讲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向同学介绍了这样一个的例子: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黑洞洞的小巷深处却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灯笼在走路。一位路人赶上去,想与他打声招呼,却发现他是一个盲人,只见他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只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非常纳闷。忍不住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盲人说皖,继续啪嗒啪嗒地往前走。学生听完这个例子后,哈哈地笑起来说:“盲人提灯笼?不是多此一举吗?”我接着给学生们分析了一下:是的。对于那个盲人来说,提灯笼确实是多此一举。可是对别人来说,却很有用。正是盲人的灯笼带来了光亮,才使人们在黑暗中不至于摔跤,同时,盲人自己也得到了帮助。这不正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最好写照吗?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而且要一个人独自走完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正是由于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世界才这般美好。学生们听完我的分析后都纷纷点头,认为这样分析是正确的。正是这种幽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欢乐和笑声相随。在课上有幽默相伴,就能使思想品德课不枯燥乏味,而变得轻松、诙谐、自然、活泼起来,使“死”的理论知识课堂变成了“活学”的天地。

四、事例的选用还应体现出趣味性

人有其情必有其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而且要引之以趣,才能唤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使他们能充分体味到青春的美好与幸福,最终使思想品德课合乎学生的兴趣,进而让思想品德课产生预想的教育效果。

当然,事例的选用还应具有真实性。思想品德课的事例选用,如出现“虚”、“大”、“假”,强行对学生进行灌注,不但不能让学生认同,反而会引起反感,甚至会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坚持辨证的、唯物的观点,才能让学生感到其事例的真实,使学生信服。而教学事例的选用如不从实际出发,就会削弱政治理论的说服力,降低课堂效益。总之,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准确洞察其思维趋势,选择和运用好事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知识与经济爆炸式的发展时代,时刻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必须适应时代的知识与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坐在课堂中就能捕捉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信息,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让时效性和时代性体现抽象理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