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合理的语文课堂

2009-03-08 01:47曹丽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合理构建语文课堂

曹丽杰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是当今21世纪公民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语文之所以被称为“百科之母”,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语文学科本身的内涵。而且对于其他学科、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构建合理的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课堂;构建;合理

“是人不是人都会教语文,学与不学语文都不为零。”这是经常听到的一句公开的私话,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所以语文在学生的心目中遭到了“冷遇”。可事实并不如此。记得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更是当今21世纪公民必不可缺的生存能力,更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语文是“百科之母”。身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师,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对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都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呢?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构建合理的良好的语文课堂至关重要。下面就以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我的浅薄之见。

一、要构建合理的语文课堂,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即为需要。人的各种行为都源自内心的需要。所以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是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激发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依然全凭教师的肉嗓子、加黑板粉笔字这种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传递信息,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而且大大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用之于语文课,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呢?可以做这样的试验: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课文。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语文预习之用。每上新课即布置预习,要求将所规定课文段落制成朗读录音交教师,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学生面前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了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教师给的成绩是与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就可想而知了。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充实,同样可带给学生许多兴趣。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教学手段的丰富多彩,能让我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易于接受枯燥的知识。

二、要构建合理的语文课堂。必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者了,而是面带微笑来回穿巡于学生之间的参与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好伙伴。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朴实无华,就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奔放,师生共建一个激情奔放的语文课堂。记得杨再隋教授在讲座中说:“师生在课堂上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当教师在讲授知识、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这种主客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不停地转换。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无尽的表现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多方面激活学生,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评价或鼓励。支玉恒老师说:“语文课堂是什么?是一种享受。在没有压力的感觉中共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共同享受自己的佳作。”的确。这样的课让听者也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期待的合理的良好的课堂,

三、要构建合理的语文课堂,必须使语文教学开放

开放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而把课堂学习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一部分,重在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二是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应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三是开放学习形式。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采用各自的学习方式。四是开放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创新为主要指标,实行自评、他评与师评相结合,分数、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评价的结果是促进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新的语文课程和去探究语文新知识。五是开放学生思维。语文课堂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强调多元价值取向,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去想象,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最终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使学生思维既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束缚,也不与科学的结论背道而驰。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社会,必须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感悟。

语文之所以被称为“百科之母”,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语文学科本身的内涵,而且对于其他学科、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构建合理的良好的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猜你喜欢
合理构建语文课堂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