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整合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2009-03-08 01:47李西永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图册读图教材

李西永

摘要:“四合一整合法”中的“四”指:教材、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在目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在比较落后的山区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不齐备的条件下,要想使地理课堂更加有趣、有效。使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标要求。山区学校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手头资源。

关键词: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作业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更好地应用“四合一整合法”,是广大一线地理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几年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改后地理教材的作用及要求

(一)地理教材的作用

首先明确它是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学生不能对书本死记硬背,教师也不能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与学生认识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别,切不可对教材不加任何分析,对教材功能不作考虑,简单地以教材安排的知识内容顺序为教学的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教学方式。课改之后的教材给学生留下了参与空间,让学生能观察地理事实、分析地理原理、归纳规律、展示自己思想。它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

比如:在讲“印度”(七年级下册)一节时,在介绍完印度的位置、地形、山脉、河流之后。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在此情况之下,印度是什么气候?这种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这样就可以把第二子目的内容插入第一子目来讲,使其浑然一体。然后在学生清楚印度多灾的气候基础上讨论: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是如何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从而引出印度的“绿色革命”。

(二)地理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根据教材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看图、画图、计算、思索、做题、分析、演讲,最终去感悟、体验。因此。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当好导演?

1、用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教材

深挖教材,合理选择教材顺序,有效控制教材难度,用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让知识活灵活现,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

2、敢于质疑教材

尽管编写教材的多为从事教育的专家、学者,但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某些失误。我们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节,课后习题出现了小孩儿和阿姨的对话:说北京已经是早上,美国却是晚上。这样的题如果学生没有时区的概念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更不用说两地差多少小时了。

二、熟练运用地图册

一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地图册感觉不太适应,就轻易地放弃了,但事实上,恰如计算机刚面世时,虽不及人的运算便捷,但它毕竟是一种进步的、有效的工具,地图册就是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学生必须掌握它。地图册与教材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阐明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利用它可以更好地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

对教师而言。由于教材受版面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内容不能详细和完整地展示,而地图册却给予很好的补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用图。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对学生而言,地图册形象地把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表现在地图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同时,地图册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便于学生理解事物规律、促进其智力的开发。

三、恰当使用地理填充图

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教人才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读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读图的目的既是为了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也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填绘、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因此,教师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图时切不可流于形式,机械单调,要有计划地讲解新的地图知识,训练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四、课程中的地理作业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仅局限于地理知识范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是典型的“题海”作业,已成为学生的负担。

作业目的与内容如果过多注重模仿,就会忽视学生的困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作业过程恰恰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与体现过程,是学生展现主体性、不断升华自我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与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从时空上看,多元化的作业将构成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积极情感的成长,每一次作业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可见,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快乐和艰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为: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

地理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作业,其形式包括:

(一)强化型作业。课堂中,教师每讲完一小节就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图册、练习册及时练习,此类作业适合当堂训练,旨在趁热打铁、及时巩固。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在讲完每一个国家后,就可以让学生在填充图册上及时填写这个国家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邻国等;在讲完气温和降水后,可以在填充图册上及时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等,效果极佳。

(二)动手、竞赛型作业。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先让学生练拼图,熟悉拼图,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展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但应注意掌握好时间与节奏。

(三)辩论式作业。比如教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空气质量”时,教师列出两个题目“先污染、后治理”与“治理与防污染”,分出两组,列出正方与反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观点。这样既消化了教材,又增长了学生的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四合一整合法”就是把以上四种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每一节课上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让学生清楚教材中有地图。让学生在地图册中熟悉教材,在填充图册中深化教材,在作业中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准绳,让地理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超越,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吸收新的知识,让学生从中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论文》,《如何指导学生用好,<地理填充图册>》月亮船教育资源网

2、李书伟、唐芝,《编制教学地图册的新思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9)

3、王方兵、罗定,《新课程中的地理作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猜你喜欢
图册读图教材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