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数学 趣味学习

2009-03-08 01:47刘金侠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培养

刘金侠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自觉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作为一名教师,应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热爱和学好本门课程的热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求知、发展。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学习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因而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深奥、抽象、枯燥面前由烦到厌,由厌到怕,最后弃而不学。可是。数学课又是中学课程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喜欢上数学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的确,只有对一项工作有了兴趣,才会有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去从事。对于自控能力还不是很成熟的学生来讲,兴趣更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自觉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使其在繁重、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富有艺术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艺术。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是由数学知识高度抽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让学生感觉数学不难懂、不难学。同时教师要保持语言的感染性,虽然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但教师如果不进行富有艺术感的教学,学生学习将是非常枯燥的,所以数学教师除了要精通数学外。还要会用艺术的方式进行传授,用富有艺术的语言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化”和“数学味”是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生活化是基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实际生活中提炼一些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学好数学,才能理解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驾驭生活。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这一课时,我展示红桃8、黑桃8、方块8、梅花8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猜一猜这一张是什么8?“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会使学习氛围活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件轻松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提炼。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那么我们的数学学习将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三、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介绍数学史料

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去认识理解数学的内涵和真谛,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解析几何时。要求学生结合数学家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的故事读教材,结果班里学生都能自觉预习,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不读史的其他班。学习数学史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史料讲述课本知识,不仅使学生把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对知识的发生、发展有所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极强的影响力。

(二)精心设计提问,设疑激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触及学生的内心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想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像、色等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可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讲授《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报”数学软件探究函数图象及其性质,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函数的图象改变。的大小,认识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函数的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求知欲望非常强。因此可见,多媒体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四)巧设作业,吸引学生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每节课的知识点,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作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令学生感到作业是一个游戏、学习的乐园。作业形式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如:学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主题的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帮家长拟定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

数学作业的布置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目的融入作业中,让作业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热爱和学好本门课程的热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求知,主动地发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课内的手段,也有课外的手段,有有形的方法,也有无形的影响。为此,我们一定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达到“乐学”的完美境界。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培养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