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009-03-08 01:47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多样化数学教学设计

聂 丽

摘要: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兴趣上有很大的改观,但还有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方式重视不够。因此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多样化

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兴趣上有很大的改观。课堂气氛逐渐活跃,教学重新焕发生机。但还有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方式重视不够。他们认为数学很抽象,很单调,不想学又不得不学。因此,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是非常紧迫而必要的。

一、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促使人们思索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学会筛选信息,掌握有用的知识。“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教育必须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会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适应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长期施行以“讲解一接受”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认真听讲,勤于练习。很少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忽视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形成了过分强调接受的单一被动和机械的学习方式。他们很少能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是无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实验和多样化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充满生命和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数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抽象性,客观上要求有意义且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绝不仅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而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明确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重视对接受学习方式的设计

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接受学习方式,还是发现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价值。接受学习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而发现学习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两种学习方式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都是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并非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方式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仍占有很重要地位,认真听讲,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仍是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数学课照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数学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接受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运用公式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对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a+b)(a-6)=a2-b2逆向变形得到分解因式的公式a2-b2=(a+b)(a-b),要求学生理解字母a、6所表示的意义并记忆。然后通过两个例题示范讲解,安排学生模仿练习,再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本节课学生通过听讲一记忆一练习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掌握逆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的知识目标,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动手实践无疑是“再创造”活动的重要过程。传统教学主要强调在“听”中学,在“看”中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辩”中学。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应强调过程,强调自主探索,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培养。

自主探索学习方式首先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和评价。其次,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还强调学习活动的探索性。教师通过设置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充满情趣地进行探索。探索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提出挑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得成功体验,让成功感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多样化数学教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