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环保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

2009-03-08 01:47薛淑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生物教学

薛淑艳

摘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当令人类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和加强环保教育的紧迫性。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平时注意补充教材,用鲜明的事例说明环保问题。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注意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关键词:环保教育;生物教学;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愈显严重。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受损、沙尘暴加剧……种种事实表明:遭受破坏的环境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日显突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天然林遭到破坏使森林面积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导致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江河水污染日趋严重等,这主要是人们缺乏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的。因此,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地球人刻不容缓的责任,而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却是教师,尤其是我们中学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在教学中如何使环保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遵守生态道德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于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田,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课题。

一、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把环保教育自然地融入其中,渗于其内,从而收到双重教育效果。例如,讲完“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提出:如何理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而阐明,一棵树尚能让人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如此的好处。那么一片森林呢?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砍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合300美元,而这棵树因为制造02、消耗C02、保护臭氧层、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而创造的经济效益约合30万美元,从中可感受到森林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而我国的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侵袭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衰竭。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3.9%,远低于世界30.6%的平均水平。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并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公益活动中去,为创建生态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补充教材,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当讲到“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水的重要性时,联系实际给学生补充了一位记者的见闻:那是发生在他到甘肃定西农村采访的第二天早上的事,当热情的房东大娘端出一杯不到100ml且还浮着黑渣的水给他洗脸时,他以为给他水喝而大惑不解,这位大娘才道出了真情:“俺们这山疙瘩里太缺水!这不,平日里这盅水要管俺家六个娃儿洗脸呢!”大娘见记者不信,立即唤来六个孩子,四男二女,年龄从9岁至14岁。等他们围着大娘站定,大娘端起杯子,一滴不剩地把这一杯混浊的水倒进了嘴里,接着“噗”的一声把口中的凉水猛然喷射出来。猛然间,她的头非常娴熟地转动半周,只见漫天的水雾在寒风中张扬开来,落在了六张葵花般的小脸上。故事讲到这里,教室里悄然无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给这些从不知缺水是何滋味的学生上了一节值得深思的生动的人生课。事件告诫他们。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的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而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等不争的事实。因此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一份权威资料显示: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句句诤言,向全体学生敲响了警钟: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三、通过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教师是环保意识的主要传播者,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具备环保意识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生态道德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例如,在学校里,看到地上有垃圾,作为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放进垃圾分类桶里;看到水龙头没有关,应走过去把它关好;看到学生随地扔垃圾,应即时叫住学生,当着他们的面,随手捡起垃圾,并把它放进对应的垃圾分类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之后,学校的保洁工作就不用花什么时间和精力了。由此可见,通过教师严守生态道德的言行所起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气候异常多变,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如去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严重旱灾,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村民用水极度困难和成潮频袭沿海城市等社会现象,给学生举办“水与人类”专题讲座。在讲到水资源危机时,抛给学生一份权威资料: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目前,世界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已非常严峻,12亿人生活用水缺乏,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危及48个国家,约35亿人。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之本。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生态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环保素养如何,不仅对现时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更决定着未来的生态环境状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此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对他们渗透环保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环保的使命与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社会的感情。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环保意识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