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活动

2009-03-08 01:47朱庆书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数学课教学活动

朱庆书

摘要: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主动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前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教学活动;学生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效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主动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前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乐园呢?

一、激发参与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怎样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呢?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的恰当安排外,教师还要重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新课开始,教师利用恰如其分的导语激发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课前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故事性、趣味性,也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引起学生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在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求知欲及参与意识。如我在教比例尺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看到地图,不用实地测量就可以知道石家庄到北京的实际距离,那为什么呢?学生虽然对比例尺还不理解,但是通过一张小小的地图,已经认识到了“比例尺”的作用。有趣的导语,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

二、创设探索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知识新旧之间联系较为紧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应该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例如关于减法的教学。学生刚刚学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不妨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共有10枚硬币,分别放在左右两只手中,现在打开右手,里面有6枚硬币,左手还没有打开,大家猜一猜左手里面有几枚硬币?在此之前,小学生只学过加法,免不了马上会想到运用加法。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10+6=16。教师就此反问:总共有10枚,怎么会得出16枚呢?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融入参与情感,让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感情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发生重要作用。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让学生出任意数,教师马上作答,让学生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回答得如此快呢?师生共同参与,融入了师生情,促成了教与学的同步,从而使学生获得认识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观察与动手习惯,帮助学生去学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些思维中还包含着动作思维的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好动手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寓思维于活动之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去追求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学生往往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不明白,常常出现15÷4=2……7这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摆木棒的方式理解余数的概念。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10根木棒,摆成不相连的正方形,学生经过实际摆放,发现摆成了两个正方形还多出了两根。教师趁此机会,引导学生明白,余下的两根在教学中把它叫做余数。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成功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学效果都以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决定。学生的参与,让教学效果更突出。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数学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有趣的数学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