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

2009-03-08 01:47安舒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方法物理教学运用

安舒萍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在这里。笔者用自己的实践阐述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教学方法;运用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看来,提问也是学习技巧之一。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能问问题呢?我看兴趣是根本。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具备以下几项技能:

第一,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物理课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可以说生活处处有物理。一堂课的引入,有时我就会设置一些情境来引出问题。例如,(1)数学“长度的测量”这一课题,上课伊始。我就要求学生用毫米刻度的短尺量自己课本的宽度和一页纸的厚度,并要求学生相互核对测量结果,学生们发现每个人量度的数值都不一样。这样引入新课,使“平淡”的课题变得比较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2)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3)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产和生活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疑,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质疑。

第二,诱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技能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

例如,(1)在“摩擦”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教师先让其中一位学生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学生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惯性”一节中,我从小车运动受阻,木块向前倒的演示实验人手。把小车沿平面运动改为沿斜面(倾角不能太大)向上运动。演示前先问学生:“小车突然停止时,车上放置的木块向哪边倒?”学生都回答:“向下。”实验结果却相反——向上。这时学生满怀兴趣,迫切想知道答案。(3)在教学“汽化与液化”一节,我用蜡烛加热一次性纸杯烧水,杯中水开杯子却没有被点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中。如果我们都能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设计一些与本节课的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学生一上课就能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第三,诱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的技能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是物理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物理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1)学习惯性概念后,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摞棋子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如果将最下面一颗棋子击出,上面的棋子将会怎样?让一学生为大家演示。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又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2)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我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结果小车行进路程不同。此实验能很好诱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第四,研究探讨解释疑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1)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以后,再学习“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环节,“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请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两三支圆珠笔,仍做推书运动,体会并比较在相同的压力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发言。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又如讲大气压时,我将大试管装满水,将小试管放人大试管中,发现调转时,小试管不掉下来,抓住此现象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境,一辆小车在平面上慢慢停下来,然后提问“小车能不能晚一点停下来或不停下来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桌提供三块粗糙层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能有没有摩擦的平面吗?”或者“没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车还能走吗?”等等。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情绪倍增,课堂效果良好。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因此说,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物理学探究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方法物理教学运用
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对篮球行进间上篮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