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教学法初探

2009-03-08 01:47戎金良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戎金良

摘要:素质教育主要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而主体精神应具体地从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来体现。笔者以此为原则,从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兴趣入手,改进教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法。师生在融洽、民主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快乐体育教学法;调动兴趣

素质教育主要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而主体精神应具体地从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来体现。以此为原则,我们从调动学生兴趣人手,改进教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法,师生在融洽、民主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爱好、特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反过来说,了解了学生,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

充分利用教具,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上好体育课。学生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制约,对体育活动有很大的选择性。如果教师强制学生参加某种活动,往往会带来不好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不是当堂必须学会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运动形式并组成不同小组,这样易于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如让体质差的学生打乒乓球、羽毛球,体制好的玩分腿跳跃纵箱。这些活动技术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学会的,按不同体制分组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便于教师指导可选择简单易行的教材,如让学生学习踩高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轮换的形式,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又可以弥补器材的不足,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同时也保证了各项教学的完成。条件差的学校可自制一些简易的乡土器材。来充实课堂,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这样课堂上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在自我愉悦中进行运动,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体现。

在运动形式的选择上。教师不要拘泥于已有的套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适合于自身,又能达到锻炼目的新形式,这样便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如我校自制的高跷、同心舟、攀爬、翻越障碍等器材充实了课堂并达到了锻炼目的。

快乐体育教学法,重在改革课堂形式。其本质是通过优化课堂环境。使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在充满友谊和欢乐的课堂上参与体育锻炼。所以单凭运用器材与运动形式的变化,还不足于达到“快乐”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教练,教师要学会根据课堂实际,使用协调、激发、幽默等手段,保持一节课中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如:学生精神松懈或过于紧张,教师可以“调温”;一种运动形式已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要换换口味,教师可以“调味”。有时,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借用几何的直观图形、音乐的特定曲子或戏剧电影的某种手段去诱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沉浸在师生及同学之间情感的效应之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体育教学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个性品质的提高。单独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也应该有适时的教育,教育尽量放在动态的活动中进行,结合活动去开展。比如多人跳皮筋,必须步调一致,拔河也要团结一心,打篮球是分工协作,但同样离不开团结,跳马除了技术外,没有勇敢的品质是不行的。总之教育在活动中的说服力最大,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在多次反复的活动中,转化成学生的要求和思想。其中要有感情的交流和催化。这样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以乐为纽带,联系师生,教学效果肯定是要提高的。

快乐体育教学法,重在改革形式,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在充满友谊和欢乐的课堂上参与体育锻炼,其本质是优化课堂环境,以形式促教学目标的完成。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高校健美操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简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现代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网络素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