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09-03-08 01:47胡素莲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胡素莲

摘要:珍惜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语文乐学课堂,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正确的引导,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学习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

我们有很多的教师也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几分钟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据此,笔者借此文简单阐述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切入口,是语文教师取得成功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并且,如何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自觉学习,同样是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节。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多数教师也沿袭了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存储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成了听众和书记员。在无意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导致学生厌烦语文学科,甚至产生巨大的反感。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现代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学观和未来教学观,彻底改变那种“唯我是从”的陈腐而又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枯燥厌学的主观情绪得以缓解和改善,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就会不由自主地学习、钻研、探讨。而这一系列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做好三个转变,一是变学生的被动听为主动参与,二是变教师主宰为主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变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为我与你的讨论关系,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的愉快环境。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我认为,对于语文课而言,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应该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1、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内容有探究价值。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学《天安门》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闻名中外?我及时调整教案预设,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领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再加上其答案不止一个,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等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再次,合理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1、“优等生”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2、“后进生”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

最后,合理引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学习组织上的引导。(1)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2)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要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1)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2)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活跃,师生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成长,教学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性资源而充满生命的灵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泛滥了学生的思想;既锤炼着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让教师无所适从,因为在资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会出现意料内生成。大量的意料外生成也会伴随产生,这些所谓的“歧路生成”和“偶然生成”如果被不恰当地处理,就会进一步演变成“被动生成”、“虚假生成”甚至“负效生成”,就会使这一挥洒学生灵性的课堂资源有可能变成戕害学生思维、荒芜教学课堂的“有害生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正确的引导,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师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最好体现。“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兴趣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语文课堂前景的有效途径。珍惜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语文乐学课堂,将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光荣的使命。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