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2009-03-08 01:47栗金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背影重点课文

栗金英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特别是目标不清楚,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收荻甚微。面对这种状况,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在这里阐述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特别是目标不清楚。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收获甚微。如何改变目前的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人手,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实效性。下面,笔者就教学中的一点感悟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加强预习指导,找出课文中的疑惑点

现在,各学校都注重课前预习,但收获不大,基本上流于形式。如在讲课前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找工具书查阅,对疑难词语解释其含义。这种方法很笼统。盲目性强,就课堂效果而言。微乎其微。有的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只是笼统布置一下预习,没有明确预习的具体内容,教师检查又无从人手,又是流于形式。怎样提高预习的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疑难困惑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按着教师的做法,在预习中找疑点,发现问题,举一反三,不仅解决了字词问题。而且还发现了课文中的疑惑点。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抓住重点

学生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找到的疑惑点。在教师的讲解中有目的地去掌握,去消化吸收。这样的听讲有针对性、不盲从。教师对学生找到的疑惑点和讲课时学生的反馈。可作重点讲解,这样学生提前预习中找到的疑点,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到解决。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发现“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既是学生预习时发现的疑惑点。也是教师讲解的重点所在。教师在讲课时。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耐心点拨。学生最终会理解:作者之所以写父亲的背影,是因为背影里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浓浓的亲子之情皆在背影之中。疑点解开了,重点抓住了,问题解决了。

三、通过针对性训练化解难点

教师讲课时抓住了重点,学生也解决了疑惑点。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还是一知半解。这时教师不能用讲解的方式解决难点,这样学生会感到教师讲解方式单一,会产生厌倦之感。教师应另辟蹊径,不妨采用练习的形式,化解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以《背影》为例,课文中有一难点:文章主要体现了父子之情,那么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是怎样体现的呢?在化解这一难题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父亲年纪这么大了,又是一个胖子。给儿子买橘子时要爬上爬下非常艰难,父亲不能把这件事托付给茶房去办吗,这样“我”照样不是可以吃到橘子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不行,不写父亲爬来爬去不能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越详细描写父亲艰难爬行越能表现父爱。”一个练习的巧妙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化解了难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针对个性进行辅导

平时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映学生的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为精彩的是冬天百草园捕鸟一段的描写。该片段把捕鸟的过程描写得妙趣横生,动词用得正确、生动、富有情趣。我针对一些不爱写作的学生,让他们重点阅读这一段的描写,并深入观察生活,在教师的指导下,提供几组近义词,让其选择最为恰当的填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学会运用一系列动词去描写事物,准确用词。这样既欣赏了课文的精彩描写,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可见,针对性辅导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要善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

教师教读一篇课文,分析到位,学生对一般问题的理解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否能够真正领会呢?我的做法是,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总结,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指出优点。纠正其不足。教师讲透了,学生学得彻底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背影重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两个背影
背课文的小偷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