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初探

2009-03-08 01:47张洪慈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张洪慈

摘要:本文从传统教学的困惑出发,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对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就其核心要素作分析说明。

关键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问题教学

一、问题提出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指明了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对于数学、物理来说,定性内容较多,理论体系较差,知识点具有“多、散、碎”的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呢?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呢?电脑过关游戏令学生们着迷的现象使我得到了启发。找到了将知识问题层次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将所学内容设计为激发兴趣、诱思探究、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完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发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学习的信心,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二、模式概况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基本形成了在问题引领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把这种模式叫做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记忆中。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构建意义的方式得到的。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应该采用传统教学那种单纯的传授方式,教师应该成为有利于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角色是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发者,协作和讨论的组织者或学习的参与者。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该模式以学生主动学习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诱作用。认为知识和能力是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非常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阅读思考——相互探讨(或实验探讨)——代表发言(或板书)——归纳概括——反馈练习。在实际运行中初步构建了以问引思、思能促学、学会生疑、疑必互动、动促生成、成则上升的学习链条。

三、核心要素

(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1、搜集预习时产生的疑问及知识盲点。2、为构建知识的前后联系提出的问题。3、根据教学经验,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知识增长点等提出问题。4、逆向思维生成的问题,如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三种非金属氧化物,反过来可以问同时生成三种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否存在。5、因某些题目的变形升级而得出的问题。6、由几个问题或知识点组合而成的新问题。7、与科技、社会、生活等联系提出的问题。8、借鉴其他老师或资料上的问题。9、因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另类思考生成的问题。10、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或如何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二)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呢?一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1、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大脑加工建立问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可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交换看法,开阔思路。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师诱生悟: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老师应适时点拨,使学生悟出思路、悟出方法,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增长的目的。4、实验探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些问题单凭理论是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设计实验、现象观察才能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5、征集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一时解决不了,为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征集答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或自习时继续探讨

(三)作业的构成。1、反馈练习:根据情况可以由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构成:A、根据预设内容提前设计的练习。B、根据课堂生成临时设计的练习。C、教科书上的练习。2、书面作业:根据个人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主选择:A、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B、对某些问题和练习的其他想法或解法。C、自己或同伴设计的练习。D、其他资料上的练习。E、需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改革、实践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仍受过去一些旧观念、旧做法、旧习惯的影响。在行动上有时还转不过弯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缺乏对教材知识的还原能力,不能设计出新颖独特、诱生深思的问题;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缺乏对三维目标的整体关注;当遇到挑战性问题自己无从下手时,缺乏向学生求教的勇气;对非预见性问题的处理缺乏教学机智等等。这些问题正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讨、去解决,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研究活动中“虚心做学生、用心去反思、诚心来交流、决心搞改革”。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定会有更好地发展,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