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多元评价

2009-03-08 01:47王贵书贺清顺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区评价学校

王贵书 贺清顺

摘要:在传统评价中,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从而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得到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和谐校园

社会在迅猛发展,教育正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提高教学水平,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实施多元评价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商店里处理一批鞋子。无论号码大小,都是一个价钱。一位顾客挑来挑去,认为既然价钱都一样,就挑了一双大号的,觉得这样合算。结果,因为号码太大,鞋子穿在脚上走起路来非常累,最后不得不把鞋子扔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个成功的学区或一所优秀的学校,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同时更是一种服务——一种适合每个学生学生全面发展。适合每位教师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服务。同时,这种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又是创造成功、培育成功的教育。

现行评价机制存在潜多弊端:第一,评价方式单一。有人形象地把以成绩为标准的现行评价比作一个大筛子,把学生放在筛子上筛,结果便造就了两种人:一种是筛子上面所谓的成功者,一种是筛子下面的所谓的失败者,于是在一次次的筛选中,在造就了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失败者。这样的评价其功能主要是甄别,是一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评价,是以“选拔”为目的的,使得学生和家长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评价方法单一,把考试和测验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形式,使成绩量化,而忽视其他考查方式。以考试为主要手段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自然以分数为表现形式,学校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和教师,夸大了分数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引导教师和学生忽视学习过程而追求结果。“应试教育”应运而生,使评价的教育作用降低甚至丧失,消极影响反而不断增强。第三,评价目标单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

依据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学区领导班子商议以“承认差异、张扬个性”、“勤学好问、多思创新”、“勤俭博学、强能健体”为学风,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尽可能地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项改革,即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求教师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结果令人欣喜,一些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消失了。而且对作业的热情越来越高。

官都小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他班上有36名学生,人人都是前3名。我感到奇怪,经了解,这个班评选出的有“学习进步最大的前3名”、“提问题最多的前3名”、“帮助同学最热情的前3名”、“上课听讲最认真的前3名”、“作业书写最整洁的前3名”等。这些“前3名”涵盖了全班所有学生,大大激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不仅看出这一做法在课改新理念上的先进性,而且其教育空间比那种“按分数论英雄”的做法要大得多。因为在这样的评价面前,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做好学生的感觉,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了幸福的感觉和成功的信心。

二、创建生动活泼、充满愉悦和谐的校园

(一)用文化经营学校。开发教育环境的人文价值

我学区中小学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挂图、校园广播、电视台、手抄报、图书馆、少队室等设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优化了中小学的育人环境,使学校的每一块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都浸透在平等、宽容、理解、激励、和谐,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环境中。中学团支部、学生会、小学少先队充分利用“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讴歌新风尚,营造文明和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针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争取先入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网络文明公约》,自觉抵制黄、灰、黑色污染。比如加强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紧迫感、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使行为偏差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人生征途上的这一关,

加强基础道德教育、重点进行“立志成才、勤俭学习、尊敬师长、诚实守纪、文明安全、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方面的人文和品德教育。中小学校组建了“健康心理咨询室”,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治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选择能力得到提高。在全学区倡导的“六节俭”活动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支粉笔、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和“八荣八耻”等教育活动中,广大学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在强化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强调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学校注重让学生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接受人文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校本课程。例如,郝庄中学建立薄皮核桃、铁矿石加工基地,建立了小学校外德育文化基地——同家庄的刘王寨、郝庄青龙寨、官都塔坡、东川北寺、自立庄自牛寨等革命老区的人文资源。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基地体验生活,使广大学生受到了基本的道德意识、人格精神、人生理想、人文知识等教育。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没有尽头,只有新的开始。几年来,郝庄学区坚持按照认识学生、研究学生、转化学生的教育规律办学。实践“尊重个性、挖掘潜能、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办学理念,使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各种竞赛成绩大有提升。今后,我们将以《临城教育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学区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