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

2009-03-08 01:47高东坡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改革

高东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改革实验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革

一、变演示实验为并进实验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教师演示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往往不够明显,演示效果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这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一起做的并进实验。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本思路为:

准备——实验——问题设计与讨论

1、准备:介绍仪器使用方法,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

2、实验:教师演示,学生同时实验。

3、问题的设计与讨论:教师在实验后,设计与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例如,讲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我是这样做的:

课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置250ml 0.1mol/l的硫酸。

(一)实验前的准备

1、教师介绍容量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介绍如何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与教师同时进行操作。

4、练习用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观察仰视或俯视读取读数时产生的数值偏差。

(二)实验步骤

1、计算:配制250ml 0.1mol/1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多少。

2、量取: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要的浓硫酸。

3、溶解:把量取的浓硫酸溶解于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提醒学生注意次序)。

4、移液:等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把烧杯洗涤2-3次,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在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2-3cm处,然后换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7、摇匀。

8、将配制的溶液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三)问题讨论:

1、容量瓶上有哪些标记?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俯视读数,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3、溶解浓硫酸能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为什么?

4、转移溶液后的烧杯不洗涤,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5、定容时为什么要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

6、定容时,仰视、俯视液面,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7、摇匀后,如发现液面下降,能否再加蒸馏水。为什么?

8、本实验用到了哪些仪器?如果要配置500ml 0.2mdl/l的硫酸钠溶液,需要哪些仪器?

类似于本实验的还有铝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实验,乙烯的制备和性质,酯的水解等,我都进行了类似的尝试,教学效果很好。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方面,它把方案设计、操作技能、现象观察、问题探索、结论检验等多方面问题都用化学实验联系成一个整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选择典型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进而能用结论去解决有关问题。

学生这种通过分析现有的事物,按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发现新的事物,然后用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基本思路:

方案设计——实验——结论

目的——现象——规律

如:在讲授“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时,设计的方案如下:

在实验前,将本表格交给学生。空白处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填写,然后依据实验现象引导出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盐类的水解、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等,都改为探索性实验。

三、补充有关实验

化学实验最能直接反映事物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同时化学实验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讲授“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补充了钠与水的反应,镁和铝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实验。通过比较钠与水、镁与水、镁与盐酸、铝与盐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学生分析这些实验现象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在讲授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时,分别让学生做浓硫酸、稀硫酸与烧碱、纸片、木炭、铜片、铁片、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再依据现象的不同。总结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的差别,以及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实验方法。

另外,对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通过补充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向氯化钙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有沉淀生成。这类问题学生感到不好理解。我就增加了向氯化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醋酸铅溶液中分别通入硫化氢气体,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教师总结常见的物质在不同情况下产生沉淀的规律,有力地促进了教学。

通过上述实验改革,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欲望高的情境。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不但想学,而且会学,在学的过程中。还能发现新问题,能探索出不同类型的解题规律。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