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读文 培植情感

2009-03-08 01:47刘耀琼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自然段和平战争

刘耀琼

设计理念

阅读就是深层次的对话。以读为本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注重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以情境为“桥”。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读中悟情,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教师、伙伴、文本对话。在读中展开想象。与文本及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对和平这一当代世界的共同主题有更深切的认识与期盼。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难点: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借助课外资料,加深理解雷利的呼吁。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师述: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悬挂着一幅标语,标语是这样写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远离战争。听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谈感想后指导读标语)

2、复习书信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经典为开头。切人“和平与战争”的课题,复习课文的内容并以它为提示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这些都为进一步理解本文奠定了基础。

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悲痛心情?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二、潜心读文,感悟“悲痛”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

2、全班交流,读中感悟。

句子1:现在这项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枢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表,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过渡:这种悲伤难过的心情就藏在字里行间,找找看,句子当中哪些细节处让你体会到这种感情?

(1)引导学生抓住“染红”、“浸满”这两个细节谈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如约”和“相约”两个词,强过联系上下文对比,进一步体会作者悲痛的心情。

(3)指导朗读:

A、指名读;评读。

B、换位体验读。

师:让我们设身处地为雷利想想。假如你此时就站在迎接维和战士的队伍里,看到眼前这悲惨的一幕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试着人情人境地读一读。(自由试读)

C、再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此处的朗读指导中,首先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喜”的场面,引导体会丧父之痛。然后通过自己试读、换位体验读、师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有层次性的朗读。把阅读、感悟、育情融为一体。

句子2: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和平”和三个“!”谈体会。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进一步引导学生谈感受理解:这三声“和平”是绝大多数人的期盼。

(4)师生配合激情读句子。积累语言。

3、播放课件(灵柩、蓝盔、哀婉的背景音乐),引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悲痛的心情。

过渡:从你们深情的朗读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场的所有的人眼睛都湿润了,一位用生命捍卫和平的中国军人,本应有更大的作为与贡献,却英年早逝。我们是有多么的不舍啊!在雷利的眼中,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生回答)

4、运用换人称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对英雄的缅怀崇敬之情。

师:雷利是怎么评价爸爸的?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把雷利的评价直接改为你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和平”的朗读来体验英雄的内心,通过音乐渲染和改人称朗读,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悲痛”和“缅怀”之情。本步骤上承前文的“悲痛”。下启后文的“呼声”,是全文教学的中间地带。

三、合作探究,体会心声

过渡:爸爸为和平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

1、学生快速默读找有关句子。

句子3: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学生自由读句子。师:有什么问题想提或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娇嫩的“和平之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3、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问题。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进一步理解“娇嫩”“和平之花”等重点词的意思。体会“世界并不太平”。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5、观看有关图片和数据,进一步体会“世界并不太平”。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找到第六自然段。把看后的心情读出来。(生忧伤地齐读)

6、激情朗读雷利的呼声。

师:同学们,无情的战争让多少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发出呼吁——(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样一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是向全世界呼吁——(生:教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深深地发出呼吁——(生再次呼喊: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重点句字面的意思。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资料、展示图片,让学生深切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情感——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强烈愿望。也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四、拓展练笔,深化认识

1小练笔,写自己的“呼声”:为了(),为了(),为了(),我要对()发出呼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达到高潮时设计小练笔,让学生仿照句子书写自己的呼声,学生有一吐为快之感,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这样的“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表达情感,达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

2激情呼吁:(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让那已经能够听到……爱的人类家园!)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2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战争带给人类灾难事实和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在爱的旋律中深刻领悟文章的主旨,并把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和平”的呼吁延伸到课外,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猜你喜欢
自然段和平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美丽的秋天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