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激发美术兴趣 开启艺术创造思维

2009-03-08 01:47侯陇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鼓励激发兴趣

侯陇梅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格茨尔指出:“创造性不仅用来解决那些人类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见和研究那些人们尚不知道的问题。”所以,鼓励艺术创造性思维应从过去强迫、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引导式教学指导思想转变。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个性审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独立性,不仅是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每一个美术教师的职责。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鼓励:激发兴趣:拓展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不止一次对学生进行过“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瞒着师生从花名册中随意抽取一些学生名单,然后向有关教师称“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保密,其实任何试验都没有做。一年后,他们又回到这所学校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凡是原先被抽取的学生,进步尤其显著。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罗森塔尔等人向有关教师暗示这些学生“最有发展前途”时,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这些学生,关怀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而这些学生感觉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时,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对自己充满自信。“罗森塔尔效应”对现代美术教育,特别是初中美术教学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活泼好学,对美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与追求;他们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较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的事物。这时,教师若能成功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在美术上的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大有裨益。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艺术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格茨尔指出:“创造性不仅用来解决那些人类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见和研究那些人们尚不知道的问题。”正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才使自己从蒙昧走向文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才能得以发展下去。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很显然,创造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被看做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一种最高追求。

然而,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一直被模仿能力的训练所取代,学生的创造性在模仿中湮灭。这样形成了一个儿童模仿成人、模仿老师、模仿自然的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被漠视和冷落。模仿一旦成目的。灌输便出现了。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自由的空间被限制。尽管目前对于创造力是否可以被传授以及如何施教的自由还有待探索,然而这绝不应成为我们坚持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借口。

鼓励艺术创造性思维,首先,应从过去强迫、灌输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向启发、引导式教学的指导思想转变。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灌输。现代青少年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已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说教。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一味灌输某种艺术观念,不仅不能形成“知识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其次,体现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人的主体性生来具有,而尊重意味着对人人都是创造性个体价值的欣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因此,尊重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

阿恩海姆说:“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培养艺术家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学生对表现性的反应能力,并培养他们把表现性作为使用铅笔、画笔和雕刻凿刀时用力的基准。”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占有比技能训练更优先的地位。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技能训练历来备受重视。然而。技能毕竟是手段而非目的。这样的美术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过分强调技能,加大了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困难,从而扼杀了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因而鼓励艺术表现,首先,应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主观情感表达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真诚地同学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其次,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如果缺乏肯定和激励,习惯于责难、讽刺,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和消极心理”。这种现象在美术教师中尤为突出。当教师不经意地对学生说“你画得不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对他们的积极性的挫伤。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艺术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学生,并在打分上给予倾斜。

三、倡导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其个性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的确,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常常被这样的情形所困扰:对一些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不安分”域“非正统”的学生,我们要么拒绝接受,而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受到压抑:要么不能给予理论和实践上的正确引导与具体辅导,放任自流。我们往往把教师的审美观点强加于学生,凡我们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从而将学生的审美禁锢在一个点上。

鼓励个性审美,首先,应从以共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向以个性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不仅要讲“均衡、和谐”、“对立、统一”等一般的艺术共性和规律,还要根据学生因材施教,开发他们的艺术潜力。对学生个性化艺术探索中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都能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表扬,以“成功点亮学生智性的火花”。其次,要倡导学生的独立性。“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学生的真正自我都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真正自我的独立性,努力开放他们的艺术个性。

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个性审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独立性。不仅是现代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每一个美术教师的职责。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鼓励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