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分析处理

2009-03-08 01:47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歌曲处理分析

周 格 陈 桦

摘要:歌唱者应具备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本文从歌唱是“以声表情”的艺术出发,阐述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并从旋律、调式特征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准确把握歌曲情节,增强歌唱者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歌曲;分析;处理

一、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

谈到歌曲的思想内容,我们不妨先从音乐人手。首先,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也就是说,音乐只表达情感而不去揭示这种情感所赖以产生的那些依据。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头脑中再现出音乐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在歌曲当中就更突出了这一点。首先,歌曲包括歌词和旋律,一般情况下,一首歌曲的歌词大意和曲调风格是统一的,例如:一首抒发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歌词,与之相配合的一定是气势磅礴、辉煌的大调式:而抒发对祖国或亲人的依恋之情,则用格调细腻的小调式。总的来说,歌曲的内容是由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所决定的,所以人的感受和感情多于所描述的景象。其次,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直接的。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经说过,“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是“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歌曲表达的情感就比较具体化了。当拿到一首作品进行分析时,重点对歌词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进行挖掘、分析,从而理解、掌握歌曲的性质和艺术风格的特点,必要时,还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只有做到这些,演唱者才能把自己融入乐曲中。把乐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这种情感的体验就是直接的了。

二、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

(一)表情

歌曲的表情是对整首歌曲情感的概括,通过它可以看出这首歌曲的特点。如: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引子,标有“辽阔、自由的”表情术语,这就对演唱者声音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首先,音色要求甜美,咬字、吐字要清晰、灵巧;其次,要考虑旋律线的起伏。引子由弱起开始。主要音是四五度进行。中间加有三连音,整个旋律紧拉慢唱的特点较突出,这就要求歌唱者加强吸气深度,控制呼气时间,增强声音的结实性、流畅性、优美性。另外,演唱三连音时要求喉部一定要放松,靠气吸的支撑轻松地划过三连音。体现百灵轻盈的身姿。演唱者只有将感情渗透到歌曲当中,才能使歌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才能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

(二)旋律

旋律也称曲调,是音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因素,它是音乐的灵魂。那么,我们在处理一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旋律,准确把握旋律线的起伏。歌曲《我住长江头》为6/8拍,整首歌曲中“连线”和“渐强、渐弱”记号用得较多,这就提醒我们在演唱时,不仅要注意音与音、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而且要正确把握力度的变化。整首歌曲的旋律线实际上是通过波澜起伏的江水展现出来的,因此演唱时音色要求由暗到明。如何做到这一点?靠气息。完成歌曲的一个乐句,可以将整个呼吸过程分为吸气一控制一呼气(即,慢吸慢呼),这样就将歌曲的连贯性和音的力度变化体现出来了,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也就达到了作曲家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

旋律通常还体现出一定的调式特征。如,民族五声调式。由于缺少半音和三整音的音程关系,因此,格调比较平和,音的倾向性也不是那么尖锐。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微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在民歌中常见。例如,我国民歌《小白菜》是一首微调式歌曲,每个乐句的旋律都是下行的,旋律音没有大跳。在我国传统音乐当中,下行常常用来表现由紧张转化为松弛、忧虑或沉重的心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采用暗淡的色彩,平和的格调,中间伴有哭腔。再如,与五声调式完全不同的西洋大、小调式。他们的不同不是表现在调式音阶的结构上,而是表现在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上和调式音级的相互关系中。如自然大调是三种大调的基本形式,色彩表现为明朗、雄壮;和声大调由于降vI级的关系,其色彩表现得比较暗淡、柔和,有点儿像小调。另外三种形式的小调,总的来说,都表现为暗淡的色彩。为了准确了解歌曲的内容和结构,明确作品的调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依靠听觉。它往往能够清楚地感觉出乐曲的风格,基本调式和旋律进行的特点:其次,观察乐曲客观特征,如旋律中音的组织及表示音组织的调号等;第三,旋律还是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进行的。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方式,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可以包括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的概括,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外界环境的刻画,集体或个人的某种思想,感受和内心活动的表达,但他们都必须符合音乐的表现特点。例如:群众歌曲常常采用一种由领唱、副歌组成的二部曲式结构,这是由于这类歌曲往往具有群众性,概括某种包含集体意义的思想、情绪内容。这种曲式结构便于表达这样的情绪和内容。领唱、副歌结构的歌曲多段反复时,由于副歌的歌词往往不变,使得某一思想得以不断地强调,突出了群众的意志和力量。这类歌曲处理为独唱加齐唱,或领唱加合唱,则都是为了取得更大对比,以加强音乐的效果。掌握住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对抓住歌曲的情节要求,增强歌曲思想感情内容的理解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作为一名歌唱者,既要有好的声音技巧,还要在其他的音乐知识中不断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够完整地诠释好一部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

3、陆家庆、刘朗等,《唱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2

5、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

猜你喜欢
歌曲处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