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也要“听、说、读、写”

2009-03-08 01:47黄云生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素养

黄云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开发与训练学生的数学智能。

关键词:听、说、读、写能力;素养:方式

听、说、读、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更是整合开发小学生数学智能的有效手段,而且数学教学中也必须加强训练。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听”

(一)听老师上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学生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学生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的步骤,特别是自己预习教材时发现的疑难问题。注意听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老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注意听老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等。

(二)听同学发言

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问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在利用学具告诉学生各种物体的名称后,又让学生分组比赛搭城堡,看哪组搭得又高又稳。检查评比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怎样才能搭得又高又稳。学生们交流积极,认为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容易放稳;圆柱体要竖着放才能放稳;球没有平面,放不稳;在放的过程中平面越大,放得越稳。学生在交流中初步地认识到平面的概念,然后再次合作,数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有几个平面,这些平面有哪些特点。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纷纷汇报长方体有6个平面,对着的平面同样大;正方体有6个平面,每个面都一样大;圆柱体只有2个平面,也同样大。

二、引导学生多“说”

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说,启发、指导学生发表见解,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一张长方形的纸板长是11厘米,宽是8厘米,现在要剪成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成多少块?有不少同学列出了错误的算式:11×8÷(4×2+2)=22(块)。我将这种错误的解法交给全班同学“会诊”,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原因。有的说:“纸板的面积除以小旗的面积,难道错了吗?”有的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而要剪成的三角形的直角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它们之间不是倍数关系,所以材料不能全部用上。”也有的说:“我们来动手画一画吧!”……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弄清了计算与实际操作的区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是20块。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场大讨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分析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生多“读”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①读课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主要内容。②读例题。在尝试练习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初步领会解题方法。③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④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⑤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例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时,首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的《你知道吗》,使学生明白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闰年。教材上提供了公历平年、闰年的来历,我又要求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阴历年闰月的来历、星期的来历,以及公历、农历大月、小月的来历,使学生明白时间单位、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季、旬都是由人规定的。了解了它们的来历后学生学起来显然更容易、更深刻。

四、鼓励学生“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有了上述“听、说、读”的基础,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听、读”的检验,是对“说”的深化。除平常要完成的习题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

例如:六年级学习了统计图表之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告别一次性筷子》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综合运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进一步增加对统计初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搜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以及爱国热情。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每天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供应我国一年筷子所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折合林地的面积等,都有进一步了解,并制作出了统计图表,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我因势引导,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和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认识写了一篇小论文,向同学、家长,以及政府提出自己的主张,运用数学的手段让社会了解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只有师生的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从而整合课堂结构并开发小学生的智能。

猜你喜欢
素养
习知识 提素养
第六单元·素养测评
第五单元·素养测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二单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