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浅谈

2009-03-08 01:47张江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应用题素质教育习惯

张江涛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是小学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的事情之一,是其责任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某一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勤学好问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及自我检查作业,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和习惯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我国古书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问思辨归结到“行”上,是说明“行”对于“知”的重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使学生扎实记忆、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从而引导和训练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端正他们注重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提倡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原理和法则去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问题解决是学习的最高类型。在21世纪信息社会中。信息传递异常迅速,人们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选择、决策,因此数学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充满疑问的生活环境中,借助数学的思想、语言,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和预测。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原理和法则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识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最佳的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推测答案,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补充条件、提问题、一题多变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二(3)班有科技书8本,_______________。(3)班有文艺书多少本?(能补上几种条件,怎么计算?)要求学生口头补出不同的条件,再回答。于是学生积极地思考,能够补出很多种不同的条件,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简单应用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简单应用题的解法,而且巧妙地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今后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体面、棱、顶点的认识,可让学生准备土豆一个。小刀一把,师生一起切土豆:(1)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土豆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2)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3)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对面、棱、顶点的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认识已很丰富,再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仅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素质教育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强调数学素质的培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个性品质、行为规范都无不感化和熏陶着每一个学生:其次,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2、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对全面提高素质的作用,不能忽视数学活动课或选修课。遵循数学课程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以实现数学课程的多样化。3、要做到对数学素质差的后进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五、要重视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就是追求成功,“避”就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心理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干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也是一个原因,如在回答问题或表演时,想到过去未答好或出现过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时,就会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又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前怕虎后怕狼”。畏缩不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给学生一个“敢”字当头,积极地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作答迅速、流畅且准确的学生,应予赞扬。有人说:“响鼓不用重槌”,笔者认为,既是响鼓,若再用重槌,岂不更响当当?班中的尖子生、优秀干部就是这个班的“响鼓”,如果我们经常地对他们进行扶持、诱导。给他们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促使他们勇攀高峰,学得更“尖”,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学班,如果“尖子生”、“三好生”上来了,对提高整个班的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应用题素质教育习惯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