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穿越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瓶颈”

2009-03-08 01:47赵净朴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瓶颈激发兴趣

赵净朴

摘要: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不可将学生的思想强制纳入既定的轨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努力消除因沮丧、反感而产生的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英语的听力当中,变“硬听”为“乐听”,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常言说“十聋九哑”,足见听力对于学习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说明“听”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首。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听力一直以来是大多数同学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害怕听力课,对英语听力束手无策。当前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听力的认识不足、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缺少必要的听力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等等。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迅速适应听力学习,帮助他们过好语音关,克服听力障碍,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以便增强听的动力

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情感能促进目标的定向。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是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维持学习的决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将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而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调查发现:对听力感兴趣的同学,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力效果必然好。因此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不可将学生的思想强制纳入既定的轨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努力消除因沮丧、反感而产生的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英语的听力当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让他们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其次,可利用幻灯片教学。这样生动、直观的图片,会使学生对学的内容过一次“电影”,加快节奏。还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例如,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r face/mouth/nose/c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的。下面的同学就说“No”。还可以用“Stop-go”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趣闻等等,使课堂教学新颖独特,让学生学习感受异国情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变化又是挑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当然热闹不是一节好课的标准),我们的目的是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听力练习作铺垫,才能变“硬听”为“乐听”,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坚持用英语教学

对于那些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简单的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英语讲述。例如:一上课配以手势与学生打招呼、问候:“Hello,boys and girls,”用左手手心朝下。右手食指直立于左手心下,示意学生停止说话,边说"Stop talking,please,”边指黑板边说:“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等等。不要担心学生听不懂,事实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能完全听懂教师的指令、要求,甚至还能学会一些简单用语。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上课刚开始几分钟内还可以实行“FreeTalk”自由对话时间,这种训练形式灵活多变,而且不受课本限制,内容丰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英语,主动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表达自己,充分发挥语言互换性和整体反馈两大特点,多采取双人活动(pair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等形式。如教师一说“Practice the dia-logue”用两手指示意说“In pairs,please”学生马上就会意,两人一组练习起来。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学生还可以逐步养成听英语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听的能力,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

模仿是英语学习成功的钥匙之一。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音,取决于模仿教师或语音教学材料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模仿的英语学习习惯,既要模仿单词的读音,也要模仿句子的朗读。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单词发音时,要求学生注意看教师的口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长短音的变化情况。在模仿句子时注意一般疑问句的末尾要用升调等等。教师还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每天让学生跟着录音读所学的课文、对话、绕口令、儿歌和小故事等,注意模仿语音、语调。了解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变化等基本语音知识。待模仿熟练之后,自己试着用空白录音带把所学的内容录下来,如果有对话。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平时还可以组织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平时用英语打招呼等等,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等等,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以此营造说英语的氛围。只有多进行口语练习,才能掌握不同的语调在上下文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才能使学生在听时能较好地分辨不同语调所表达的不同内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又可以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取得实效。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成为可能。因此,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

四、朗读练听力

让每一个词的发音在大脑里留有一个印象,再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就会与大脑里的那个印象相契合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容易听懂得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适当地选择合适小学生的材料。

最后,除了掌握方法技巧外还要多听、勤练、多实践。总之,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训练。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听力材料,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根据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从内因和外因上着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瓶颈激发兴趣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