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 建构语文教学和谐课堂

2009-03-08 01:47杨立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

杨立涛

摘要:语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必将以课堂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让每位学生真正融身课堂,唱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旋律,让每名学生各抒己见,激起思维的火花。迸射创新的活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创新激情。驰骋文学殿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轻松和谐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感受中华瑰宝、接受心灵洗礼的神圣殿堂,更是师生合作、生生交流的大舞台。新的教学背景,新的改革机遇。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必须以站在讲科学的高度,积极树立勇探教学新路,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张扬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学海踏浪的激情。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是我们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目标。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呢?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求我们新时代的广大教师一改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勤于动手、主动探索的新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宗旨。还学生以主动权,赋课堂以生机,点创新之激情,奏共进之交响。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长于创新,努力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营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质疑、教学相长的教学新殿堂。

一、打造经典栏目,铸就文学磁石,营造愉悦氛围

堂堂文化快餐,餐餐珍馐佳肴,顿顿丰盛美味,时时回味悠长。每节课拿出五分钟,随机交叉开展“五分钟”文化快餐活动,形式多样,层出不穷。有“每课一成语”、“每课一故事”、“每课一英雄”、“每课一典故”、“一句格言”、“一个歇后语”、“一首歌”、“五分钟演讲”、“我看语文教学”……一道道快餐,一处处风景,真所谓五味俱全,风景宜人。

正如一名同学所说“五分钟的演讲,搭起了师生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可以互吐心声,谈未来。谈自己的兴趣,议伟人之雄韬伟略,论奸臣小人之小肚鸡肠,谈上下五千年,侃航天之辉煌,聊英雄之壮胆,评时事以论足。愤索马里之海盗,献抵经济危机之良策,真所谓生猛海鲜,南北大菜,丰盛之极。

“我看语文教学”也不逊半点风骚,教师在教学中的点点失误,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消除了失误,沟通了心灵:一个个奇思妙想,足以显示“四两拨千斤”的匠心独运……学生对这“五分钟”视若珍宝。学生普遍反映“有时想瞌睡或精神不佳,但经不起这五分钟,就像注入了兴奋剂。一下子就亢奋到了极点”,也有的说“春风送暖人屠苏”,也有的说“有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神奇感觉。”

二、巧妙设题,善于激趣,建构愉悦氛围

巧妙设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正所谓“教无定法”,问题一定要灵活化,多样化。有“猜谜激趣法”、“故事引路法”、“设题质疑法”、“简笔图形法”……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可先设计问题:这群斑羚是怎样的一群斑羚?它们为什么飞渡?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三、借助多媒体功能,创设情境氛围

多媒体能将单一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声情并茂的画面,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接受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强烈求知欲。保持兴奋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搭建对话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再现课文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我运用了远教资源中的有关素材,向学生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面貌、人文风情以及与课文情节密切相关的古罗马法。同时。调用与课文情节相同的舞台表演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独特魅力。我利用远教资源较好地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实现角色转变,生成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形式上,以学生讲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维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

打破传统教法,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诱导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就课时目标中的要点、难点,鼓励学生针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另外,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让他们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活跃思维往往能激起教师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桃花源记》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讲对渔人的看法。一位学生侃侃而谈,把发现桃花源的“渔人”设计为“愚人”,学生为之哗然。为了辩明是非,我趁机对学生讲解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学生心服口服,认识得到了升华,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语文教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在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而且要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