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教师的语言艺术

2009-03-08 01:47张艳卿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课堂导入语言艺术

张艳卿

摘要:课堂教学是多种艺术的有机结合。虽然我们能借助挂图、演示、电教等教具,直观地展现给每个学生,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却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准确、生动、含蓄、精练的语言完善教学艺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课堂导入;语言艺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多种艺术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能借助挂图、演示、电教等教具直观地展现给每个学生,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却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完善教学艺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下面我就以课堂教学导人、教学语言两个方面谈几点我亲身的体会;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导入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顺利进行下面的教学铺下良好的路基。课堂导入方法很多,下面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激疑导入法

通过激发学生质疑,使课堂教学进入新的境地。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我在讲《永字八法》这节课时是这样导人的:楷书的书写关键是基本技法。你们想想有没有一个字正好能把楷书基本笔画全部包括呢?带着疑问,我接着说“永”字,从而引出“永”字八法。激起了学生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思,更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进行,同时也便于学生及时掌握。

(二)温旧导入法

在复习旧知识过程中,融会贯通。有机地把旧知识引到新的知识上来,即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比如:我在讲《多姿多彩的服饰》中通过复习“衣裳的传说、绚丽的丝绸”而引出“不同地域的服饰”和“服饰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服饰的由来,而且也对不同地区穿不同的衣服有了了解,还懂得了服饰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三)趣味导入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新课的学习是否能吸引学生,关键决定于学生对新课是否感兴趣。比如:我在讲《生命的延续》这节课时,首先告诉同学们“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新生命的诞生,新生命的到来使自然界更加生机盎然、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引导的方式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了,长期的积累会使你的讲课更加丰富多彩,也会增加更多的经验。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从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一半是来自教师的语言,因此。语言的精练、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适宜,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

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讲究节奏感,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驰相宜,抑扬顿挫,亲切悦耳。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快慢适度,声音洪亮,如果太快,像走马灯式一闪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有“梦中获宝,得而复失”的感觉;如果太慢,会使讲课落在学生的思考后边,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浪费宝贵时间。优秀教师的讲课,应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时而“小弦切切如私语”,遇见学生注意力分散则巧妙地停止一下讲课,这一种停顿比敲桌子、拍黑板更有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文化知识正处于打基础阶段。所以,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古人云:“教人未见童趣,必不乐学”,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声情并茂,诙谐幽默,趣味横生,可以利用编口诀、歌谣、顺口溜、歇后语、儿歌、故事等语言形式使学生学中有乐,乐而愿学。当然,不能光为了趣味而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有所思,笑中有所想。

(三)生动含蓄,具有启发性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生动含蓄、充满启发性的语言,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在语言表达时要生动形象,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以增强语言的启发性,创设“愤”的情境,发人深省,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说到这一点,不由想起了陈景润的老师沈云启迪学生思维的妙语:“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正是这些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话语,激起了陈景润攀摘皇冠明珠的雄心壮志。

(四)寓意深刻,具有教育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职业性决定的,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更应如此,教师的语言要文雅、纯洁、有分寸;造词造句、举例讲解,都具有教育性。做到不说粗话、脏话、不讲哗众取宠的话,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更不能讽刺、奚落、挖苦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时,教学语言又具有示范性,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言不可不慎”,应做到“闲话不闲”、“笑语有意”,要在语言上为学生作出精神文明的表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方法很多。这里我只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和语言的艺术特点做一简述,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的是我们老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使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总之。教学语言是有严格要求和艺术性较高的专业语言,教师要下苦功加以掌握,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符合教学要求,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课堂导入语言艺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