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散文里的女性形态名词的文化阐释

2009-03-15 10:16廖峻澜
飞天 2009年14期
关键词:苏青女作家散文

如果要研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女子生存景况,苏青的散文无疑是一座完整的“女相陈列馆”。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崛起于上海文坛,苏青写作了大量散文小品,主要关注现代女性在都市生活及婚姻家庭中的困境。这些散文的主题都直接书写女性的爱欲、生死、痛苦、彷徨,如《谈女人》《谈性》《中国的女子教育》《女作家与美貌》《女人和老》等。可以说,苏青提供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女性形象的现实主义蓝本。

与其说苏青散文提供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女性形象的现实主义蓝本,不如说她力图从多个侧面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女人,她散文里的各种形态的女人其实是女人的多种形态。苏青笔下的女性名词以它的形态丰富取胜,拒斥类型化,不再具有社会都认同的固定语义,而必须要放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它的具体含义。而且,这种名词的字面意义往往和实际语境意义有较大的出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该词语,即这种女子的形态,在社会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就限于书本或观念化,如“下流女人”“交际花”“结了婚的女人”“红颜”。苏青把这种似乎定型化了的女性形态重新赋予时代的意义,如“性解放”“个性解放”“知识理性”。这个出入正反映出传统文化与四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化的碰撞。第二种情况,该词语在新时期才出现,这种女人的形态在旧时代找不到的,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知识女子”“职业妇女”“女作家”,人们对这些女性形态的理解又全是新时代主流意识赋予的语义,也只局限在“自强独立”“社会新生力量”。于是,苏青又反过来批判这第二种把女性单一化的倾向。这个出入反映出时代的文化霸权与边缘女性主义文化的碰撞。

一、传统文化与女性主义文化碰撞的女性形态名词

(一)“下流女人”

“下流”按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旧时比喻卑下的地位”。“下流女人”就指地位卑下的女人。是与阶级、政治有关的词。在苏青的散文里,则这样描述“下流女人”:性的欲望是容易满足的,刺激过度了反而感到麻木,因此一个下流女人所企求的除钱以外其实还是精神安慰。(《谈女人》)

(二)“结了婚的女人”

“结婚”本身是中性词,在旧时代,往往会引起贤妻良母、三从四德和白头偕老的联想。在苏青的散文里,则这样描述“结了婚的女人”——我相信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便是结了婚的女人,她们放弃事业,放弃娱乐,放弃友谊,什么都自动放弃,只为了要达到一个目的,便是管束丈夫。(《论女子交友》)

(三)红颜薄命

“红颜”意为貌美的女子。在苏青的散文里,则这样描述“红颜”:美貌与思虑常是成反比的,不会思虑的人,吃吃睡睡,跑跑跳跳,便容易显得年轻好看,而一般男人又多赞美她的好看,而不提及她的无知……结果果然红颜了后,薄命也就不可避免。不能思想,不肯学习,心地便狭隘,胸襟便龌龊起来。(《论红颜薄命》)

苏青就这样深入到女人的心理世界,探索她们丰富的精神土壤,对以往传统文化对这些女人的类型化定义进行背叛疏离。不论她的说法是否中肯,至少都反映出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多元化共生的文化追求和文学取向,女作家们都敢于从各个角度去评论社会、人生、人性了。

二、时代的文化霸权与边缘女性主义文化碰撞的女性形态名词

尽管在沦陷区的上海,散文小品依然出现过小小的繁荣。究其“更深层的动因”,则来自这一时期对个人生活和个体生命存在的特殊关怀 。无论是童年忆旧、描摹风物,还是抄录古书、纵论文史,乃至于家长里短、饮食男女,均被一种“重新发现”的心态而书写,而潜藏在字面之下的,又往往是挥之不去的哀恸与苍凉。这在苏青的散文里也不例外。就苏青本身而言,她既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自然就是“知识女子”,“新式女子”了,同时,她又是“职业妇女”、“女作家”。这些新时期才出现的女性名词是否就真的像女人期望的那样象征着平等独立了呢?苏青的回答是否定的。她对这一些社会给予她的新头衔并未感到喜悦荣耀,相反,透露出的是说不清的无奈和感伤,甚至苍凉。

(一)“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

这个词在现在看来就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女大学生,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女人。在苏青的散文里,她说:我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读这类文章出来的女生,她们在思想上一定仍旧是男人的附庸,她们心中的是非标准紧跟着男人跑,不敢想男人们所不想的,也不敢想男人们所想的,什么都没有自己的主意……就以我个人而论,教育,教育,我真是吃尽它的亏!假如我根本没受过什么教育,也许反要比现在幸福多了。(《我国的女子教育》)

(二)“知识女子”

这个词也是中性的,在现在看来就是有学历背景、有专业知识的女子。在苏青的散文里,她说:知识女子更吃亏了……知识浅的还容易嫁人,知识高的一时找不到正式配偶,无可奈何的补救方法,说出来可能要挨骂,我以为还是找个把情人来补救吧……知识妇女自有其生活能力,不妨仅侵占别人感情而不剥夺别人之生活权利。(《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三)“职业妇女”

这个词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遍,指有一定职业的女性。在苏青的散文里,她说:故目下我们只听到职业妇女嫁人而没有听到嫁了人的妇女宁愿无故放弃家庭去就职的,这实在是职业妇女最大的悲哀。(《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试观目前所谓职业妇女的真相如何?几个赫赫有名的女事业家,还不是幕后全仗别人照应?至于真正靠自己能力生活的女人也不是没有,只是苦得可怜,或许仅够养活一身。(《女性的将来》)职业妇女都负着双重责任,忍受着双重痛苦。有许多优秀的女子且失嫁,因为她们自然的也是传统的观念中仍有一种被保护希求……而有地位有金钱的男人又不喜欢职业妇女……自然,职业妇女也可以兼卖淫或兼做别人太太……普通职业妇女在婚姻或爱情方面总必然是吃亏的,男子的事业成功与恋爱婚姻的成功成正比例,女子却成反比例。(《谈婚姻及其他》)

(四)“女作家”

虽然女诗人、词人古已有之,但真正的“作家”,即以写作为职业的人,在古时还没有出现,特别是“女作家”一词,就是女的作家,没有褒贬意在里面。在苏青的散文里,她说:今天看见某小型报纸居然说起女作家妓女化起来,虽然他所指的未必是我,然而自己不幸也写过几篇文章,也被称为女作家过,所以看了总不免有些难过。为什么说是像妓女呢?盖其斤斤于阿堵物……妓女者非指卖淫,盖言其像妓女般的在钱眼里翻筋斗也。女作家大概只好饿死了,给人家出了书不要去讨版税(《赌徒与荡妇》)你看女作家的待遇如何?稿费千字若干元,与男人没有丝毫差别,各报章杂志的编者尽管提倡女子写作,诧异着女子方面可写的事情这样多,为什么总少有以女性立场来叙述和议论一番的……年轻女子只要肯打扮,什么地方都可以受到优待,干吗要绞尽脑汁写文章。(《女作家与美貌》)

【参考文献】

[1]高长江.文化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2]陈建民.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廖峻澜,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苏青女作家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等待三天
藏在俄罗斯套娃里的爱
一代才女苏青的悲剧人生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
两个女人的相互欣赏
等待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