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09-03-16 04:00唐建良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唐建良

摘要: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基本方法是,给学生质疑的勇气,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给学生质疑的情境,给学生质疑的技巧。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质疑勇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变得活跃。只有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有了兴趣,才可能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心理学证明:兴趣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的,有情感才能有兴趣。学习不仅是理智的活动,更是理智与情感两种活动的交织。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所以应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在初中化学起始教学中,给学生变几个化学魔术,做几个趣味实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同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质疑。只有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课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思路,通过一步步分析得出结论。把学生从被动位置推到主动位置,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多发问,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善于捕捉其思想的火花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当然教师的启发引导,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启发的目标是要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已知”产生疑问,对“未知”产生兴趣。例如:某农民把受潮的化肥碳铵在阳光下暴晒,化肥失踪了,被邻居“偷”走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必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必须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学生释放出内心的压抑,摒弃恐惧心理。要给学生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不搞“一言堂”,不搞包办代替。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给学生质疑的情境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而又称课堂心理气氛,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间的关系,一定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气氛。

优良的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愉快、满意等积极态度和体验。学生能否积极思维,探究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好奇”是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心里特征,表现在喜欢新鲜的东西,奇异的刺激物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课堂教学要顺应这一规律,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好奇求知,唤起学生质疑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到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创设质疑情景指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活动等能使学生产生好奇、惊讶和疑问,从而渴望从事学习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成功创设质疑情境能造成学生认知失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造一定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猜测,提出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同学的质疑。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给学生以质疑的启迪

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疑会对学生的质疑思维起表率作用,因而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宜简单化,而应具有思维性、层次性、逐步拓展性,通过设计的问题,一问套一问,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促使他们尽快进入思维状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自己的探求欲望,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说出答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利用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如此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以后的自主学习中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其质疑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到酸的性质时,提出问题,酸溶液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完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因为它们有不同的酸根离子。

五、重视对学习思路的引导,给学生质疑的技巧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上完一节课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的回答只能是哪里懂了,哪里不懂,哪里还不太懂,或是哪个题没听明白等等。这说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尚未进入探索性的思维状态。学生提不出问题,不会提问题,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质疑呢?

1、引导学生认识质疑的三性

①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多思多问、创造发明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质疑”的重要性。②要使科学造福于人民,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从创造的角度说明“质疑”的必要性。③平时只要多思考,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往往就有很多问题被提出,从实际的角度说明“质疑”的可能性。

2、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技巧

①分析事物的属性提出质疑 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属性来提问题是很常见的。例如,学生学习“蜡烛燃烧”的实验后,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引出一缕白烟是什么?(2)白烟有可燃性吗?(3)玻璃管中有其他可燃性气体吗?(4)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吗?

②寻找事物现象本质属性和联系提出质疑 这是提出问题的常见途径。例如: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用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已具备的能力解决新问题。设问:(1)哪些反应能产生CO2?(2)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哪些因素?(3)实验室制取CO2为什么选用稀盐酸和石灰石?(4)如何收集CO2?(5)如何验满CO2?(6)如何证明是CO2?学生经过操作,在观察、比较和讨论后,一步步弄清了CO2的实验室制法。从而,也巩固了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的认识。

③利用悖论情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悖论情景要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烈的不平衡状态,从而迫使学生提出问题并解释其原因。(1)从“理论——理论”相悖中提出问题。(2)从“理论——实验”相悖中提出问题,(3)从“经验——规律”相悖中提出问题。

④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出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发现中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和监控性。比如一个学生提出:“印有可降解塑料字样的塑料袋真的会降解吗?”、“过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

⑤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开放问题(条件开放、操作方法开放、目标开放),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收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框框,敢于对教科书中的理论、观点、原理、法则以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

⑥用问题变式引导提出质疑 当学生解好一个题目后,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适当地变换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能否将命题作进一步的推广与引申?

⑦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质疑 人们生活中,到处都能反映出与化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提出:为什么铁锅炒菜比较好?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铁制品上经常镀比铁活泼的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著名科学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所以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质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中做起,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适应化学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吴国庆、《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略》,南方出版社、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