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特尔®未来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6 04:00张远强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英特尔物理教学整合

张远强

摘要:“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教和学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授课、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物理教学

引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教学手段,目前已成为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极好平台。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将这一理念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呢,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一、精心设计单元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在《神奇的光现象》的单元计划中,如果设置两个单元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规律的探究?学生就能够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来认识神奇的光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及传播规律。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资源,讨论交流,掌握光的反射定理、折射规律和全反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神奇的光现象》的单元计划中,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描述自然界的光现象,使大家对光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查找相应的网络资源,解决提出的两个单元问题。然后再提出一个比较开放的讨论性问题——神奇的光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再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神奇的光现象》的单元计划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充分利用网络查找相应的网络资源,设计制作有关光的传播规律探究的演示文稿或网页。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展示和交流,进一步完善各小组的演示文稿或网站。

第四、“框架问题”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切实转换教师角色,积极建构学生学习体系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需要,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做好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学生支持文件清单;制作学生演示文稿范例和学生网站制作范例;设计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评价量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三、认真组织教学实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在《神奇的光现象》单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完成规定的课题任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感兴趣的“同行”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分组讨论(三—五个同学为一组),结合现实生活,讨论有关神奇的光现象,每组至少找出中四个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思考与之对应的物理知识。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让他们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综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二阶段:搜集素材,整理归类。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第三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生作品范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站,简洁科学地阐述研究过程及成果。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阶段:结合评价量规,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各取所长,互相补充知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站,完成对神奇的光现象这一单元的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这一新理念在学科课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精心为学生设计和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框架问题”,积极建构学生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

2、谢亚清、多媒体与教学、陕西教育,2002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

4、宓子宏、物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5、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6、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网站(http://www.teachfuture.com/)

7、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文7.0版

猜你喜欢
英特尔物理教学整合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英特尔召回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