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性,引领教育

2009-03-16 04:0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

李 解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的结合都流于形式。“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学科本位”,使信息技术的教育几乎还是偏向了“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育,似乎信息技术课程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的内容。这种片面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所谓学科性,严重束缚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思路。

【关键词】应试教育;学科本位;信息处理能力;学科的趣味性

沐浴着时代的光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势头。计算机如飞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人自身。我们都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自2000年国家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随即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学科软硬件投入发展迅速、学科专职教师配备逐步到位、学科教育理念转变、学科教学模式发展和对学科培养对象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学科地位的逐渐升级。这是令我们中小学信息教师感到欣慰的,随之也让我们感到了责任。

我从事计算机教育已经有八个年头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在教学期间,累积了一些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想法,通过以下学科的几个方面来阐述:

学科的综合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就目前中小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已经逐渐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的结合都流于形式。“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学科本位”,使信息技术的教育几乎还是偏向了“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教育,似乎信息技术课程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的内容,这种片面强调信息技术课程的所谓学科性,严重束缚了众多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思路。因此,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内容有很大部分的雷同,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计算机语言……”等,只不过低年级少一两项,或难度低一些而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思想,这为实施综合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我们应该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只有这样,才可以开拓思路,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率,使学生在计算机文化综合应用的熏陶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学科的发展性

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是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和资源(材料、能量、信息)之一。“信息处理能力”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将提高一倍”普遍地被计算机工程师称之为莫尔定律。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就能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尽可能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作用?

学科的应用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课程。

理论和实践业已表明,计算机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正因为计算机拥有图画、声音、交互控制、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和正在日益发展的远程通讯能力,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和学习实际;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的工具性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处理现代社会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两个误区:一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中、英文打字课;二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说明课。不可否认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中、英文打字练习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说明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不能因此只顾一点而不计其余。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重,而不应该只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辅助教学功能。首先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游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灵活使用;其次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再次是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选择、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够简单通俗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2)教学应该由单纯的软件操作说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难点辅导教学为主,让学生在琢磨使用过程中学会计算机,并使其成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用计算机学习语文,用计算机学习算数,用计算机学习绘画,用计算机学习音乐,以及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自然、英语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计算机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科的实验性

信息技术学科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实验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程是实践极强的学

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建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2)对学生来说,在计算机面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而是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上机操作是实现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机时,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指挥计算机工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学科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下的《精彩一课》中,如果直接讲解“超级解霸”软件的操作方法,用软件说明课式的方式去上,会相当乏味无趣。而利用“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利用电脑技术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某种情境,设计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经过学生学习、讨论、动手操作,获得了解决,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上《精彩一课》时,我用《神舟五号模拟发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用网络简单地演示了“解霸”常用操作,重点介绍精采片段的截取及视频画面的捕捉。然后用课前录制的一段我们自己学校的《校园掠影》视频,作为课堂练习的素材。学生看到自己校园熟悉的环境或自己熟悉的同学在视频里出现,当然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然后要求他们截取一段长1分钟左右的“精彩片段”并截取几张漂亮的画面作为作业,提交上来。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深挖“解霸”的其他功能。这一节采用“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相结合进行,能很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习氛围热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
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快乐教育”
宁夏音乐类艺考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状态之比较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EMBA教育不该走向“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