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

2009-03-16 04:00徐步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课件

徐步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特点,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然而,当我们走进鲜活的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时,却发现结果远不如表面描绘得那么乐观,在“活力无限、热闹非凡”的背后折射出一种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多媒体喧宾夺主,唯我独尊;数学课堂表面热闹,实效不强,活像一个“媒体放映场”……这难道不是我们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悲哀吗?我们是否该静心思考,认真探讨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问题?

现状点击

镜头一:为用而用,多媒体成了“豪华摆设”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惊喜之余,对多媒体“宠爱有加”,对动画、声音、特效等多媒体效果爱不释手。于是,有些教师凡是上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要用上多媒体,即使传统的教学工具完全可以胜任此项任务的,也要运用多媒体;即使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联,也要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发出声音、产生动画,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烦意乱。以为只有用上多媒体,教学理念才先进。殊不知,这样非但不能落实知识点,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了。这不纯粹是为用而用、哗众取宠吗?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时,有一位老师也运用了大量的课件演示,可是学生无法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大小,后来估计一个物体的质量时就没有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标准,从而答案就和实际相差甚远,一节公开课就这样“毁”在课件上。如果让学生通过实物亲身体验,切身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大小,这样效果岂不更好?

镜头二:盲目滥用,多媒体成了“万能钥匙”

目前,很多数学教师误认为多媒体是一种“全能”工具,把追求课堂的热闹当做一种时尚,让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教学行为,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不管是什么课程,也不管是什么教学环节,凡上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上好课,于是制作精美、画面逼真的课件纷纷在课堂中亮相。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由于对多媒体外在形式的过分推崇和对课堂生成把握的失度,不但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导致课堂教学出轨,令老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有位教师执教《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屏幕出现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5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然后走来一只小刺猬摘走两只苹果。老师正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满脸疑惑地问:“老师,小刺猬不会爬树,它是怎么摘到苹果的?”此时,孩子们对“刺猬是否会爬树?”争论得面红耳赤,导致这节课与精彩无缘。

鉴于以上种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使用的效果,偏离了“多媒体是为教学所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初衷。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实践策略

(一)在新知的生长点巧用多媒体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既是教的重点,也是学的关键。在新知的生长处巧用多媒体,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一新旧知识连接点一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认识“射线”的教学,射线是直线、线段等知识的一个生长点(延长线段的一端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屏幕先出现一条线段,再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直线),然后从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移下,并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通过以上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直观地认识了射线的特点,而且还理解了直线、线段、射线三者间的关系,知道了它们的异同,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讲解,也勿用描述,学生观察层次清楚,思维方向明确,概括条理分明,这些无疑是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提供了发展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在示范的需要点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数学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能很快地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的教学,过去在这里总是强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同种颜色的线条飞入,正方形的四条边用一种颜色的线条飞入,帮助学生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用在示范的需要点,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在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化解了教学难点,缩短了学生的认识周期,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三)在操作的关键点巧用多媒体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总离不开学生自我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建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中,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或拼、或剪、或折、或画,结果出现了多种操作方法。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梯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关键处,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当学生动手操作后,很难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此时,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分成两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在思维的障碍点巧用多媒体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正迁移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起助长性作用;负迁移则往往会使思维产生障碍,起抑制性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

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可能出现的负迁移,在学生思维障碍处介入多媒体,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解决抽象的问题,扫清问题中的障碍,使问题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少走弯路,节省时间,避免知识混淆。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学生出现争议与困惑之后,出示动画演示:将角的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开始旋转,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再延长两边的长度来比较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思维的障碍处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辅助教材,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五)在知识的延伸点巧用多媒体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是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在知识延伸处介入多媒体,能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缩短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从而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会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基础上延伸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显现,长方形长5米,宽3米,让学生口算长方形的面积;宽不变,长逐渐缩短成了3米,让学生口算面积,并列成3×3=9(平方米),这时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通过直观演变,使学生理解这两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学生巩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掌握。知识的延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公式的转换过程,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延伸与同化。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对抽象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感知材料加以延伸,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互作用,发现知识,找到真理。在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同时,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充实和延伸。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特长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优缺互补,交互使用,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功能,让多媒体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课件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小长方形找朋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