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危机中的舆论引导

2009-03-19 04:37周新华
新闻前哨 2009年2期
关键词:晨报柑橘舆论

周新华

2008年10月20日,一则关于四川广元柑橘“长蛆”的手机短信,经过次日网络及媒体的传播,迅速酿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柑橘销售危机,重创了公众消费柑橘的信心,其中湖北省成为全国的重点受影响的地区,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仅宜昌一地的橘农损失就超过15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样的社会公共危机,媒体应该有何作为?

武汉晨报在这次柑橘销售危机期间的九组相关报道,进行了“社会公共危机中的舆论正面引导”的尝试——其基本模式是:事件+澄清误传+本地真相+倡议+互动(橘农与市民互动、政府与公众互动)+评论。由于这个活动策划方向明确、报道执行坚决,因此“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系列报道极富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政府、公众、橘农纷纷叫好。

——“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系列报道推出后,同城纸媒、网媒纷纷跟进,各地网媒纷纷转载,系列报道推出后,武汉本地及周边省市的公众纷纷响应,截止11月9日,来自汉橘主产地江夏的消息称:当地柑橘的銷售已超千吨,来自各市场的消息,柑橘武汉销售已恢复八成。市、区林业局负责人称:武汉媒体尤其是武汉晨报在促使武汉的柑橘销售市场回暖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前期策划:客观报道信息,兼顾安定民心

武汉晨报第一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首见于10月22日3版头条,标题是(武汉尚未发现四川病橘),相关新闻是链接新华社的权威报道及专家提醒,四川农业厅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市面上的柑橘都很安全)。这组报道在披露中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一是报道的事件信息来源权威,二是本地采访具体细致,三是专家提醒到位,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

第二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借国际柑橘大会首次在武汉召开的契机,聚焦农业部副部长、宜昌市副市长及中外专家现场吃柑橘的场面,以中外专家的言论引导市民“湖北的橘子放心吃”、“不必谈虫色变”,起到重振消费信心的作用。

晨报第三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以《四川柑橘生蛆拖累湖北橘农》为题,转载《人民日报》报道和新华社评论,再加上本地果批市场的柑橘大量滞销的现状,反映湖北柑橘销售在“传言”中的危机现实:销量及价格双双急跌!

这三组报道,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负面引导模式:四川病橘事件+政府回应+专家说法+事件进展(处置、影响深度及广度)。当时事件发展方向并不明朗,加上同城有市民报在28日报道:有外地病橘进入武汉市场的迹象!使晨报正面引导的策划进入观望阶段。

二、中期策划:正面引导热点,强化沟通互动

晨报第四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主要是聚焦武汉柑橘主产地江夏柑橘销售危机,一版大图《我的橘子没有虫,您放心吃!》展示的堆积如山的柑橘背景,一个欲哭无泪的橘农(中年农妇),捧着四个柑橘,说:我的橘子没有虫,您放心吃!一版版面震撼人心!5版的整版报道以《橘子滞销,江夏橘农孙贵英泪成行》为核心故事的事件展开,配以《江夏年产橘几千万公斤,没卖出去四分之一》、《四川柑橘生虫,缘何拖累湖北橘农》、《放心!工商检查:汉橘没问题》等稿件,引导消费热点,重振市民的消费信心。

晨报第五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当日头条,以《晨报吁请各界携手拯救汉橘》,向全市发出“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倡议,推出“到江夏橘园摘橘子”的互动活动,并在林业局的帮助下,标出了武汉柑橘的四大主产园区,欢迎社会各界采购汉橘——“关爱橘农、拯救汉橘”。

晨报第六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报道了武汉市主管农业、林业的副市长张学忙对晨报“关爱橘农、拯救汉橘”活动的肯定,呼吁有更多人参与拯救汉橘;报道了林业局副局长李景中来晨报接听读者热线的情况,正面告知市民权威信息:本地橘子没有问题;同时报道“关爱橘农、拯救汉橘”活动的相关进展,报名现场摘汉橘的读者反响热烈,名单爆满。

这三组报道的策划,克服了传统的负面引导模式,进入正面引导新模式:事件+澄清误传+本地真相+倡议+互动(橘农与市民互动、政府与公众互动),这一新模式,强化了媒体与政府的沟通、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具体可感的事实和事件感染读者、通过政府官员的“局长热线”引导读者、通过现场“摘汉橘”活动贴近读者,从而创新和改进舆论正面引导方式和方法,取得了正面舆论引导的实效。

三、后期策划:体现媒体责任,促成柑橘销售

晨报第七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报道了“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现场活动的实况和效果:《热心市民一天买走10吨汉橘》;同时配上当天在汉召开农博会的相关消息《农业部副部长说:湖北橘子放心吃》、《农博会提振湖北柑橘人气》,积极引导武汉市民的柑橘消费。

晨报第八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报道了晨报“关爱橘农、拯救汉橘”活动推出后,本地纸媒、网媒、电视媒体响应及门户网站跟进报道,共同体现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实况,以及相关网络传播后,外地客商采购汉橘的进展,

晨报第九组关于柑橘销售危机的报道是结束篇,报道了武汉柑橘日销量从10吨升至百吨,市场已全面回暖,晨报为此发出社论《重振消费信心,从拯救汉橘开始》,核心提示是:解决柑橘销售危机,就是要以科学的知识、权威的信息、正确的舆论,重振市民消费柑橘的信心,激发社会拯救柑橘的爱心。

这三组报道的策划,均是乘胜追击,将相关新闻进行同类整合。扩大正面舆论引导的战果,相关评论也是水到渠成,提示活动的主旨。

四、“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启示

(一)面对社会公共危机,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1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基础是媒体的大局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大局不动摇。

2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而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对于传言的出现及信息发布,既要尊重新闻的自身规律,也要有稳妥的处置:传言的权威证实、权威发布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从社会的稳定大局出发,对影响稳定的未经权威证实的信息,哪怕也许是“真实”的信息,但未经权威部门证实,从社会责任感出发,仍要慎重,不能随意发稿;

3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方向是“以人为本”,从而增加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晨报“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活动,就是立足民生,以“为政府解忧,为农民摆脱困境”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由于方向正确,所以晨报发出倡议的亲和力、现场活动的吸引力、系列报道的感染力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好的社会效果产生后,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才会增强。

(二)面对社会公共危机的积极作为,媒体除了把握好导向、增加社会责任感,还要对报道的“主要诉求”充满信心。

反映到晨报“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活动,这个信心,就是要对汉檑充满信心。晨报的这个信心,来自权威部门及专家的反复证实:汉橘没有问题。晨报通过策划“关爱橘农、拯救汉橘”的活动,将这个积极信号传给了读者,而参与了活动的读者,会将更多信心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经济学中的“自验证预言现象”,就说明这个道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期待。最后会变成一种暗示和预言,积极的心态可以带着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消极亦然。”

(三)面对社会公共危机,媒体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与市民的互动。

晨报的这次活动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与政府沟通、与市民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林业局的领导与专家与市民接热线、副市长张学忙批示号召、江夏涂副区长现场参与采摘柑橘活动,市民的现场采柑橘活动都对重振柑橘消费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晨报柑橘舆论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柑橘实蝇防治一法
↑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