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大策划 大手笔

2009-03-19 04:37蔡祥斌
新闻前哨 2009年2期
关键词:特刊系列报道湖北

蔡祥斌

2008年7、8、9三个月,我国大事多多、喜事连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飞天、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等等。我省媒体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地在大局下行动。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生动活泼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成功地策划了许多特刊、评论、社论、系列报道、易地采访,以及各类征文等,社会反响强烈,社会效果很好。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由主要领导牵头,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制订了详细的报道计划。该报除推出“经典湖北,极目楚天舒”专栏、“我看改革开放30年”专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笔谈”、“我见证我感动”青少年文艺作品创作大赛等常规性宣传报道外,还精心策划实施了“5评论+5解读”大型专题报道“春天的故事”特刊。目前已经推出的几期“特刊”,受到省领导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获奖作品“春天的故事”,是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特刊的第一期。特刊采取评论加解读、文字加圖片,以及叙述、议论加图片、资料等形式,用四个版的篇幅,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在我省的一些重大事件:“总设计师在武昌站的40分钟”、“最具影响力的30件改革大事”、“30人映射改革的年轮”、“四个特点凸显湖北经济路径”等。“春天的故事”特刊,篇幅宏大、史料详尽、图文并茂、真实可信,形成较大的声势和关注度,具有较强的震撼力。

湖北新闻综合广播选送的系列报道《寻找失落的品牌》,也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精心组织、精心采访、精心制作的优秀作品。作品通过对湖北30年来品牌建设的回顾和总结,深度解析了倍受关注的我省品牌建设的得与失。作品既是对改革开放的纪念,也是对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启发和引导。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新闻综合频道的年轻记者们,大胆突破以往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中只讲成绩不讲缺点、只讲经验不讲教训、只讲长处不讲短处的做法,也摒弃了那种单纯的“寻找”对我省曾经拥有品牌的失落的酸楚,和一味的抱怨。而是深入探访,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事实原貌。通过分析、对比和反思,寻找品牌失落的原因、背景和根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镜鉴。作者通过在省内外的寻访,选取人们关注、议论最多的“凋零的一枝花”、“消失的蓝波希岛”,以及“活力28”和“汉正街”的兴衰等,进行分析解剖,讲述了“品牌发展需要一方沃土”的道理:“品牌产生于企业、成长于市场;企业和市场得益于政府、成熟于制度;制度的完善、提升依赖于观念;观念的改变,则在于对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与扬弃”。作品语言生动、音响优美,可听性很强。

湖北卫视选送的新闻《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张弛有道》,反映的是武汉城市圈,抓住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机遇,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舍得当、张弛有道。作品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经验。这篇消息,还在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头条播出,受到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的好评。

《带一笔自己挣的学费来报到》,是反映长江日报与33所高校倡议、发动和组织的大型社会活动“挣一笔学费上大学”的系列报道。该报记者发动了46所高校校长,向高校新生发出倡议: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富家子弟,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劳动挣学费,以“体验生活的意义,感受劳动的艰辛,理解父母的不易,寻找自己的价值”。这一活动的本身就立意深远,富于新意,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跟踪这一活动,寻访打工大学生的典型生活,连线国外打工的大学生及上海、天津、浙江等全国知名大学的校长等一系列典型的、富于深远影响的活动,所形成的系列报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不愧为一次成功的活动、成功的报道。

楚天金报的系列报道《湖北经济发展亮点与着力点》,也是一件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的大主题报道。这组系列报道,选取了“重塑大东湖”、“锻造内河第一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展宏图”,以及建设鄂西生态旅游圈等方面,详实、生动、具体地论述了湖北经济发展的几大亮点和着力点。作品策划新颖、报道深入、篇幅宏大、内容深广、可读性强。是一件领导满意、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上最美的人》,是长江商报8月2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志愿者的服务、志愿者的微笑,举世瞩目、令人叹服,无疑是北京奥运会上最亮的亮点之一。“中国微笑着走向世界”,“微笑的中国迎奥运”。志愿者的微笑最感人、最美丽。作者选取这一“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题材,精心写作。无论是论点的选择,还是谋篇布局;无论发稿时机的把握,还是议论抒情,无不匠心独具。因此,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楚天新闻广播作品《“一折通”被村干部扣留用以抵顶各种款项,湖北天门部分地区粮食直补款被截留》,是一篇舆论监督稿件。记者深入调查核实后,先发内参,后公开批评,促进了问题的解决。社会效果好。这种敢于开展舆论监督的精神,难能可贵。

《铁面法官的大爱柔情》,是武汉电台选送的一篇录音专稿。讲述的是人民法官关心、爱护死刑犯遗孤的动人事迹。作品用真实、生动、感人的事例,阐述了“社会需要正义,生活需要爱心”的思想,可听性强。

当然,选送的部分作品,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

——有的作品,篇幅宏大,内容空泛,形式重于内容。只看到资料的搜集和编辑的功夫,看不到记者的采访和真知灼见。

——有的作品,主题很好,策划得也不错,但是由于作者浮躁心理作怪,作品的标题、文字显得粗糙,经不起推敲。粗看起来,热热闹闹,细读(听)起来,漏洞百出。

——好的评论和舆论监督类的作品较少。

猜你喜欢
特刊系列报道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湖北武汉卷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