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闻爱好者》的三十年

2009-03-24 04:31丁建勋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新闻线索宣传部

丁建勋

说起《新闻爱好者》,我和她已有近30年的交情了。可以这么说,她对我是一朝相识,终身受益。

我1979年高中毕业,那时就有一个做记者的梦想。而最早接触这本杂志,是1982年。记得是刚过完春节,十八九岁的我正在连队训练,忽然接到通知,要我去团里的“通讯员培训班”报到。紧张的培训、实习结束后,我被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组留下了。从此,我可以在那里看到一些平时根本不知道、也看不到的新闻专业刊物。也许是我家乡观念太浓,也许是她的可读性很强,一本32开本的《河南日报通讯》叫我爱不释手,她——就是《新闻爱好者》的前身。我从这本杂志里吸吮了很多的“营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随后,我的一些稿子开始在武汉军区《战斗报》等报刊见报了,年底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见报任务,团里还给我记了三等功。在1983年、1984年,我仍以较好的成绩分别荣立三等功一次,共达三次,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1984年年底,我在首长和战友的惋惜和祝福声中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和别的战友不一样的是,人家离开部队时带的多是被服、子弹壳等军品,而我带的则是两纸箱书籍,甚至包括几本经宣传股“特批”可以带走的《河南日报通讯》。

回到农村,我很快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兼团支部书记。平时遇见好的新闻线索,我就及时采访、写稿、发稿。就这样,我时不时有稿件见诸报端或在广播电台播发,成了当地有名的“土记者”。不久,《河南日报通讯》从赠阅的内部刊物正式更名为《新闻爱好者》,并在全国发行,我毫不犹豫地自费订了一份。这时,一些喜爱写作的农村青年慕名找到我,一起探询写作的奥妙,提供新闻线索。我想,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办个学习班,一是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二是可以激发他们的新闻兴趣,三是可以给乡里培养一批通讯员,何乐而不为呢?我把这个想法给乡里的有关领导一说,立即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乡广播站广播了举办新闻培训班的消息,培训场地、黑板、粉笔、学员笔记本等,都是乡里安排的。谁知不几天,竟有30多人报名,他们多是本乡的农村青年,也有少数邻近乡的,其中还有一位50多岁的老同志。在这期学习班上,我根据参加部队新闻培训班的笔记,参考新闻写作教科书,给学员们讲了消息、通讯、言论等新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还重点结合自身的实践过程谈了很多体会。由于是自身经历的、有很多例子是土生土长的,所以大家的感觉和反映还不错。我还给学员介绍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并拿出几期存刊给大家品读。他们和我一样,对《新闻爱好者》竟是一见钟情,培训结束时,每人都自费订了一份。后来,在这批学员中,有10多人的作品经常见报,3人成绩突出,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其中2人被县有关部门录用为干部或职工。

1987年11月,河南省劳动人事厅下发文件,录用一批社会闲散科技人员为国家干部,其中就有我的名字,理由是“写作成绩突出,荣立三次三等功”。我知道,这里面有《新闻爱好者》的一份功劳,因为我是靠新闻写作跳出“农门”的,而《新闻爱好者》正是我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1990年7月,我调入县委宣传部任专职新闻干事,后任新闻科长、县委外宣办主任、宣传部副部长等职,重点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其间,我发表了大量新闻稿件,市级以上约有1600篇,其中头版头题有30多条,多篇作品分获国家、省、市级新闻奖。2002年9月,我到县新华书店负责党务工作,尽管不再直接做宣传工作,但我一直没忘记《新闻爱好者》,我唯一订阅的一份杂志就是她,屈指算来,我已连续订阅了近30年。

我想,今生我以《新闻爱好者》为知心朋友,是我明智的选择,她也一直无私地帮助着我,我的一些写作体会、言论、新闻生活实录等也先后在杂志上刊出,得以能及时和大家交流,真是惬意。最后,祝《新闻爱好者》越办越好,帮更多的“爱好者”进步、成才!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新闻线索宣传部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
做发现和甄别新闻线索的“有心人”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3—2006)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