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媒对公共情绪的化解

2009-03-24 04:31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民传统媒体

刘 娜

何谓情绪,普通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公共情绪,顾名思义,就是指公众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情绪的总和。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一种舆论。

何谓网络公共情绪?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情绪的总和。网络公共情绪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具有新闻媒体性质的网络新闻中所反映出来的情绪倾向,可称之为“网络新闻舆情”;二是以BBS论坛、博客、各种社交网站和网上社区等为平台而呈现出来的网民对社会上人和事的看法,可称之为“网民意见舆情”。在很多媒体论述和学术探讨语境下,网络公共情绪更多地特指“网民意见舆情”。

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看,网络公共情绪将对社会发展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排气阀”的作用,由于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宣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压力;二是起到了“舆论镜子”的作用,即管理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了解到社会的舆论焦点、倾向等,从而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问题。①

当前,网络公共情绪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公共情绪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之一。网络公共情绪的不良发展,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公共情绪,尤其是不良的公共情绪进行疏导和化解。

化解网络公共情绪存在的难题

引发网络公共情绪的新闻源头难以控制。传统媒体受到各方面的约束,首先是来自上级宣传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我国传媒的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宣传机构,这决定了媒体要受制于上级领导和宣传部门的管理。在我国,除了法律法规、媒体的自律之外,宣传纪律也是媒体要遵守的报道要求。宣传部门除了会对媒体的报道方针作出规定,同时对媒体具体的报道情况也会进行监督。其次是传统媒体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自觉形成的“自我审查”,传统媒体对于比较敏感的领域会谨慎报道。但是,网络媒体不会。互联网上有许多家网站,包括新闻站点、专业信息站点、公司站点、机构组织站点、个人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它们都是新闻信息的出口,而且这些新闻出口都无需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只有具备登载资质的网站才能发布新闻,但现实情况是,只要愿意,谁都能发布、登载新闻。

网络公共情绪来势汹汹,力量巨大。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传播迅速、互动性好的特点,因此,受众获知信息和对信息的反应速度都比较快。一则有代表性的帖子如果得到认同并引起共鸣,通过反复转帖和跟帖,很快就被放大,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意见而产生雪崩式的效果。在网上发表言论,只要提出的问题令人关注,不管是喜欢或者讨厌,很快都会有所反映,进而生成公共情绪。再者,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管理者不可能对因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检查评价,网络媒体是匿名的,每个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言,言语有过头之嫌也无所谓。因此,对一些事件的关注容易激发网友的悲伤、痛苦、快乐、愤怒、恐惧等情绪,进而形成快速蔓延的态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网络公共情绪的分散性与多元化。弥尔顿认为,媒体是意见的自由市场,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应该通过媒体发布,以使有理性的人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由于网络媒体的难以控制,导致网络媒体上各种情绪和意见纷杂。再加上网民的职业、身份、年龄、受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所关注的主题自然五花八门,即使对同一主题,也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多数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派别,各持己见,由此造成了网上公共情绪的分散性和多元化。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网民中有85%以上的人是大专或者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他们大都各有主张,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化解网络公共情绪的策略

对网络公共情绪的化解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对网络公共情绪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首先要承认其合理性,承认网络公共情绪是网民态度的反映,只有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手段去化解,否则,如果视网络公共情绪为洪水猛兽,视为网民的无知和无理取闹,那么,只有一种态度:粗暴地干涉和压制。

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堪称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同样如此,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具体来讲,网络媒体对公共情绪的化解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配合。传统媒体具有比较高的权威性,传统媒体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和编辑队伍,在引导和化解公共舆论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和技巧。在化解网络公共情绪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作用也应该发挥出来。

在“3·14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事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配合,较好地化解了网友的偏激情绪。“3·14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事件引发了全球华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抗议浪潮和爱国热情,网民发出了“抵制法国货”的呼声。200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文章《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21日《人民日报》四版,再次刊发短评《爱国热情与国家利益》,这两篇评论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被数十家网站转载,一些网友还自发地把这两篇文章贴到各大论坛上进行讨论。

当时人民网上一篇文章这样报道,记者在著名的“谷歌”上搜索“人民日报: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共有542000项搜索结果,搜索“人民日报:爱国热情与国家利益”,共有66900项搜索结果。而在人民网上,《爱国热情与国家利益》发布两小时,点击率便过万,共计有500多名网友在人民网上为这两篇评论留言。

留言中,网友们纷纷表示,热情与理性并不矛盾,爱国要有热情,同样也要有理智。我国国力逐步提高,国家越来越强大,是世所公认的大国,因此对于国际上一些负面的声音,要有胸怀和自信,而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出力,更是爱国主义具体生动的体现。②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配合是这次化解网络公共情绪的主要方法,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网络媒体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网络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信息容量具有无限性。但也正因为此,造成网络媒体信息庞杂的特点,再加上网络媒体匿名发言的特性,网络上的言语尺度特别宽松,各种各样的言论都可通过各种途径发表出来,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和极端言论,受众无所适从,他们对于评论权威的依赖会更强烈,仍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

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公共情绪,已成为一些大型论坛的普遍做法。“3·14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事件,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论坛中,都转载了一些权威专家的建议或者培养了自己的一批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从而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

发挥网络媒体议程设置作用。1972年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尽管网络媒体的信源分散,但是在当前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仍然控制着主流信息,对网络信息或由此引发的议题讨论仍然被主流媒体控制影响或者是筛选,因此,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依然存在。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发布新闻、突出报道新闻等手段来吸引或分散注意力,进而化解负面公共情绪。

注 释:

①吴飞:《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呼吁理性爱国,引发网友热议》,http://www.people.com.cn,2008年4月21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网民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