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1976~1978年的《人民日报》

2009-03-24 04:31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期
关键词:大寨人民日报实事求是

沈 俭

1976~1978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十年动乱结束后,仍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此时的说法是“以揭批‘四人帮为纲”)的方针指导下徘徊前进了两年,然而此时的政治方针已完全不适应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政策和实际的偏离导致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年代、一个思想转换的年代。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在这段时间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工作重心的转移,还是农村的新变化,都在我们记者的笔下,在我们的报纸上再现。同理,反过来,通过对报纸的研究,我们又可以在一段段的文字中探索当时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思想浪潮。

按照时间的顺序,检索《人民日报》1976~1978年的报纸,不难发现我们国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已有的矛盾、困难,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路线的。结合《人民日报》在这两年中的报道,体现出来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揭批“四人帮”,抓纲治国——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翻开1976年10月以后的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揭批“四人帮”的文章,从各地揭批“四人帮”到各行各业揭批“四人帮”。如1976年12月1日第一版的《打倒四人帮生产打胜仗》、《把“四人帮”破坏生产的损失夺回来》等,几乎每一期都有这类的文章。

当时由华国锋出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他提出了“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的”的抓纲治国方略。《人民日报》1977年4月11日在头版发表了《全面落实抓纲治国的战略》的报道。1976年、1977年的报道,主方向就是宣传报道紧密团结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抓革命、促生产,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另外,在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上提出了总任务——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运动一起抓,《人民日报》1978年4月22日头版就发表了《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的评论。直到1978年12月13日第一版《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提出:结束揭批“四人帮”群众运动五条标准》,12月22日第一版《贯彻落实新时期总任务,积极抓好十项准备工作,石油部工作轨迹转上四化轨迹》。12月23日《阵线分明,是非澄清,整顿收效,局面喜人,大庆揭批获决定性胜利,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建设现代化油田上来》,显示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最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24日头版发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确认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

经济政策: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1977年主调还是“学大寨”,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个大型全国性会议是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强调:坚持大批修正主义,坚持大批资本主义,坚持大干社会主义,更高地举起农业学大寨的红旗,把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搞得更好。

在1977年《人民日报》中,此类报道比比皆是,比如《农业学大寨 普及大寨县》、《以阶级斗争为纲 深入开展牧业学大寨》等报道。但是,随着两个事件的发生,一件是1977年10月30日~12月18日,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普及大寨县工作座谈会”,要求全国农村在三年内实现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队全部“过渡”到大队核算,使得人们进一步看到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对农村形势现实的严重威胁。另外一件是1977年年底,以安徽、四川为代表的各地坚持从当时农村实际出发,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上来。安徽省发出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

针对这两个事件,新华社调整了报道的方针和工作重点:与“农业学大寨”运动拉开距离,立即把报道重点放到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方面去。①1978年1月5日新华社长篇通讯《安徽大步赶上来了》,《人民日报》《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报道“省委六条”;1978年2月15日《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农业必增产》,《人民日报》配发短评,突出刊载这篇报道。197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四川全面清理认真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年终,大旱之年,四川农业丰收,《人民日报》刊登了两篇报道《四川战胜严重干旱,农业全面丰收》、《四川的农业生产为什么能够很快恢复?》。

比较1977年冬天~1978年年初出版的报刊,1977年冬天之前的报刊版面上,尤其重要的版面上充斥着“大寨经验”、“农业学大寨”运动、“普及大寨县”的报道和评论,数量大、版面地位突出、显要、文章调门高。1977年年底,报刊版面上特别是在重要的版面上,“大寨经验”、“农业学大寨”运动、“普及大寨县”明显减少,到1978年年初几乎难以看到。

而对于“包产到户”,公开报道开始只能深入批左,为其发展开拓道路。1979年3月7日,《人民日报》专稿《农业劳动报酬联系产量计算的调查》,《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公开报道中第一次事实上报道了“包产”的成果。1980年中央发出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开了条口子。

思想认识:“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阻碍了当时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

针对“两个凡是”,到底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陆续予以转载。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著名的《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思想路线。6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华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再次出席全军政工会议邓副主席精辟阐述毛主席实事求是光辉思想》的报道。邓小平指出:“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同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在罗瑞卿的直接支持下,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驳斥了对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的责难。6月11日以后,全国多数报纸参与了这场大讨论。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②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12月13日的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要》,报道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12月29日第一版刊登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社论。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动荡起伏的岁月,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一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党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历史选择,通过我们的报纸,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将再次复兴。仔细回味那个时期的《人民日报》,一种深沉的哀伤伴随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喜悦始终弥漫在我的心头。

注 释:

①陈大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改革报道琐忆》,《百年潮》,2006(4)。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新华网,2007年5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_01/20/content_698076.htm

参考文献:

1976~1978年的《人民日报》为主要参考资料。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大寨人民日报实事求是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