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舒婷(外一篇)

2009-03-25 04:09
福建文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舒婷套房蔷薇

丹 娅

读了香港作家古剑写的《远亲舒婷》,我要写的这个有点攀龙哈名之嫌的题目就一个劲儿地从我脑子里冒出来。不过,古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透过我那明亮的窗口,可以清晰地看到鼓浪屿。舒婷住在鼓浪屿,这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是近邻也还不为过;而从实际上来看,她一直就是我们这一干好友的舒姐姐。闽南人的肝胆柔肠,使这位充满诗意的朦胧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那样具体而微地成为我们心灵上的亲人。

当然,古剑的文章挑起我感受的不止是这个,他让我想起这么一回事:那天,我正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回家,他满头大汗来不及卸下书包就直冲到我跟前来。那时,我正在厨房里为他做晚餐。烟熏火燎,手忙脚乱。他拿本翻开书页的书直顶到我的眼皮底下,隔断了我与锅铲灶案之间的操作。我尽量歪着头躲着书本说,你等等呀你等等,没看我正忙着呐!但我儿子绝对亢奋,他不知被什么念头烧得简直不可理喻,他一下关掉了灶火,把我拉出厨房,一手指着那本翻开的书页让我看:妈妈妈妈,这个舒婷是不是就是我们认识的那位舒婷?我一看,哈,是舒婷的《致橡树》,在儿子的语文课本上。我一下就理解了儿子那异乎寻常的亢奋。想想看,在自个儿正读的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作者名字,哪一个不是在无比遥远的地方中,于自个儿的想象中伟大着、炫目着?现在,突然,有这么一天。有一个自个儿再熟悉不过的阿姨居然出现其中,这是一件怎样神奇的事啊!妈妈,儿子说,那我们家是不是有舒婷阿姨的书?我立刻得意,当然有了!儿子二话不说,掉头冲进书房,于书架上寻寻觅觅,把署有舒婷名字的书找了个遍。那顿晚饭还真吃得很不安生。一直是好吃而不好语文,对方块字如天敌般的儿子,竟然被舒婷的书搅得把那饭吃得极为潦草。

不过,等儿子终于把书都放回书架上去时,他的情绪很是低落,儿子问:妈妈,这些书是你买的还是阿姨送的?我说,有自己买的也有阿姨送的。儿子看着我:舒婷真的会送你书吗?当然,我急欲表白:她当然会送我书。那书上为什么没有她的签字?说这话的时候,儿子的表情怪怪地。我瞠目结舌,是啊,为什么没有舒婷的签字?平日里送来送去的,我怎么就没有求舒婷要给我签个字,更没有留意到这可能存在的某种隐患?但那刻开始,我感到这问题相当地严重了,儿子一定怀疑他老妈骗人!吹牛!!认识舒婷还不够,还要死乞白赖地制造假相,妄图和那么伟大的舒婷套上送书这样深的交情!虽然儿子并不是不知道我们之间平日里也真的是频有来往,但此刻在儿子的心眼里,大概只有书上有舒婷亲笔签字这一档子事,才能够铁证我与她的交情,否则就是“太假了”。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简直顾不上郁闷,立刻瞪眼竖眉地往死里表白:儿子儿子,真的真的,我保证保证。下次见到舒婷阿姨,我一定要她签字的书,还要她把这从前没签字的书都……

可以想象,儿子一定比我更郁闷,更沮丧,因为他小小的虚荣心无法得到满足,更无法因认识舒婷而不能给他的同学抑或老师拿出他不仅认识课本里那著名的诗人舒婷、而且还特别亲近的证据。

对老妈失望的后果是,儿子和班上的同学决定自己去找舒婷签字。语文老师告诉他们,著名诗人舒婷就是咱厦门鼓浪屿人。她在文联上班,而文联,不就在学校的正对门嘛(儿子初中上的是厦门科技中学,此校与厦门市文联门对门)。这班孩子就买了花。连着几天,痴痴守在文联大门口。“干什么啊你们?”“等诗人舒婷阿姨下班。”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没能等到舒婷,因为那时候,舒婷上班的地儿还在省文联呢。

几年过去了,儿子和他的同学都成为大学生了。想必他们也和儿子一样。家里仍然藏有那几本等待舒婷签名的书,由此也在心里一直藏着延续至今的美丽往事吧。有时看到儿子在书架上的那几本书前驻足,就忽地警觉到:儿子你不会还在想吧?想,儿子会故作调侃状:都当亲人想哦!

看韩剧算房价

儿子在外游历了一番刚进门,扫一眼正开着的电视屏,嘀咕道,怎么到处都在看这片子。真的?是啊,在天津,爷爷奶奶看,在杭州,表兄表姐们看,在深圳,老爸也看。回这里,收垃圾的站在小超市门口看……哦,敢情全国人民都守着晚上十点档开始的央视8套在看。嘿,没想到,自己就这么一开一看,一不小心就撞上这股热浪。看起来,这片子还真有点神奇,要不看这片子的怎么什么人都有,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出身,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贫富,不分工种……千真万确一个了不起。就为此,我也得非做一番调研论证不可,解解这个谜,起码写一篇韩剧受看的十大理由之类。但现在,我有点顾不上,我叫儿子:快拿计算器来,帮我算算!

算什么?

始光哥几个月前生活得还很上层。是一家著名品牌家具店的大少爷。接着新工厂发生火灾,破产,顶梁柱父亲去世,四个兄弟被赶出家门,寄人篱下,还得抚养被父亲的二奶抛弃的婴儿弟弟。但就这个一无所有的始光哥,整天又冷又木加上土得掉渣的整一个韩国大叔的脸,硬是演绎出令人酸楚无限的内涵来。看他像袋鼠妈妈,于数九寒冬,在羽绒大衣里严严实实捂着婴儿弟弟,硬硬走路的样子,才懂什么是深入骨髓的男子汉风度。也许这些就是看在家世优越、职业上等、被父母寄以天大婚姻希望的蔷薇小姐的眼里的始光哥的人格魅力吧!当然,这也是此剧相当吸引人的魅力之一。不过,这可另当别论。

现在,蔷薇小姐坚决视追求她的奔驰男人为粪土,情有独钟始光哥。她瞒着所有人开始盘算结婚大事,首当其要自是房子。兄弟五个,加上她,怎么都得三居室。我儿子给她算,婚房一间,二哥三哥带婴儿弟弟住一间,高中生弟弟一间,的确得买个三居室。这里需要特别表述一下的是:目前他们家住二居室,本来三位哥哥一间,婴儿弟弟来后,始光哥带着他睡一间,二哥三哥睡小厅,高中生弟弟独住一间。三位哥哥一说什么,就赶老四进屋:老四进去,学你的。有着天塌地塌,都不能塌到老四那儿去的意思,因为老四是高中生,要学习。看来韩国信奉的是可以落魄,不能无学。但动我心弦的还不是这意思,而是他们那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没有任何强调与说明。我儿子受其传染,也自然就在新房子里,给高中生弟弟独留一间。

话说蔷微小姐到房产中介那去看房子,她要买一个三十二坪大小的普通三居室房,最便宜的价格是一亿二千万韩币。她惊讶道:这么贵啊?中介说,汝夷岛的房价都这样——相当于我们说,市中心的房价都这样。我不知道这韩国房价到底有多贵,与他们的国民收入情况相比如何,又与我们的房价相比如何?我不知道蔷薇小姐每个月收入是多少,但我知道始光哥的收入。始光哥失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为了弟弟们,他偷偷找了份送早报的活,凌晨两点起床开工,天亮收工,一个月报酬45万韩元。他干多久可以买一套这样的房子呢?儿子开始帮我算:32坪,一坪约等于3.3平方米,约105平方米,始光哥每月45万的送早报费,攒22年可以买下这套房。我们厦门这样一套房,就按120万元算,始光哥若在这里送早报,往奢望里算400元人民币一个月,得攒250年才能买下这套房。结论是,光靠送早报的始光哥在韩国买这套房还是很有希望的,在我们这里几辈子也没希望。

回过头来再算蔷薇小姐的。蔷薇小姐是电视台的配音演员。她芳龄二十八。叫别人都是前辈前辈的。估计毕业工作也没几年。一身名牌,动不动就约人泡咖啡茶馆的。她回家拿出存折一看,哟,存款与房价似乎有差距,她自言自语说:还差这么多。怎么办呢?于是她找别人借,说借四千万韩元,保证一年内还。现在算我的,我什么也不上,就吃自己喝自己的,穿的更不让名牌来赚,这样除去开支可以省下两千元,算一算,得攒多少年可以买下这套房?哇,得50年。若从25岁开始攒钱,得攒到什么时候,哦,我的人生啊

唉,俗话说得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蔷薇小姐还有什么好愁眉苦脸的,就这样还喊贵,还叫我们这厢活不活了?

学界常推崇文学作品《金瓶梅》、《红楼梦》,说是百科全书什么的。现在我忽然开悟:韩剧搞不好还真是得了汉文学的真传,把明明是日常的琐碎,硬是写出了个大百科全书的架势,难怪它得招方方面面的人爱看。

责任编辑贾秀莉

猜你喜欢
舒婷套房蔷薇
舒婷《致橡树》(节选)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你妈、咱妈
花开恣意是蔷薇
舒婷的鼓浪屿
纯净的奢华:波尔图菲拉套房酒店
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蔷薇白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