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更要讲究课外阅读

2009-03-30 09:46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闪光点后进生课外阅读

朱 蓓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衡量一个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当然不应该只是看它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应看它的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普遍得到提高。因此,那些学习有困难的所谓“后进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帮助和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现“后进生 ”的闪光点

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总是偏爱优秀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关注不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的主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我们教师就是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人的观念,让特殊儿童在课外阅读中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应有的发展。

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生命个体,都有巨大的潜能与极强的可塑性,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是“后进生”的闪光点尚未被发现。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引导,诱发,唤起他们思维的“觉醒”,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当然,教师寻找儿童的闪光点并不是简单的事,况且也并不是每个后进生的闪光点都容易被教师发现。这过程本身就是曲折和艰难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多一份的鼓励,少一份的指责。而这些鼓励将会使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树立起信心,从而形成动力。

二、培养鲜明的个性,尊重“后进生”的兴趣

根据调查发现,“后进生”往往把兴趣、爱好自我封起来着,对老师的关照是被动接受,有时甚至是消极对待,缺少主动积极的行动。他们从怀疑、观望、尝试到投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资源丰富的、开放的阅读环境,尊重他们的兴趣,支持他们的合理选择,淡化所谓的指导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内容,为课外阅读松绑。因为课外阅读没有最好的指导方法,某种方法是否能成功都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将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有特殊需要的个体,优秀的教师就是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特别是了解“后进生”面临的阅读障碍。只有了解学生,才会想到或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指导方法。能适应学生的需求,能排除学生阅读障碍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指导方法,如果教师采用自己顺手而学生感到别扭的方法,结果会事倍功半。

所以,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不要强求结果的统一性,要关心学生阅读的个性。教师要走下“权威”的讲台,和自卑心理强的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求知,一起探索,一起解决问题。在这种平等交流、商讨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师生融为一体,继而打破校园的围墙,让学校、家庭、社会连成一体,进一步拓宽阅读内容和阅读环境。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提高“后进生”的素质

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任何环境的设计都含着一定教育性,从而成为某种教育思想在显性层面的延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师要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墙报、黑板报上开辟“名人名言”、“新书推荐”、“读书体会”……努力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这种文化氛围像空气一样让人沐浴其中,编织每个学生的梦。

另外,创造性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力求使活动具有群众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在现实中,如果阅读活动的门槛过高,各种机会就会被少数优等生“承包”;久而久之,“后进生”就把自己定位于“旁观者”的位置,把“份内”事看成“份外”事。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消除特殊儿童的心理阴影,通过他设计的活动让学生有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让“后进生”同样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一次师生共读,一段美文欣赏,一个故事演讲……经过老师的指导,让这些“后进生”在帮助下慢慢独立阅读。这样坚持下去,他们的语文素养将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提高,让课外读物真正成为全体学生认识人生、了解世界、发展自我的通道。

猜你喜欢
闪光点后进生课外阅读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