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 新家访

2009-04-08 09:36姜会勤杨根法
中小学校长 2009年3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家长

姜会勤 杨根法

家访本是教师通过到学生家中登门造访,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史、家长的教育观等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让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带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家访也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家访工作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家访时根据不同的对象开展同中有异、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辅导式家访,切实提高了家访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十分必要和卓有成效的。

一、家访中突出道德、心理的辅导,健全学生人格

“教之道,德为先。”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本身就有利于交换意见,有助于达成共识,有益于对学生开展个别而特殊的思想品德教育。现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具体来讲是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方面的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面对个别心理差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在辅导式家访中推进道德、心理辅导,充实新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德育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建议家长带孩子走向社会,亲近自然,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开展自身喜欢的业余活动,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真正建设者与接班人。但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生活环境复杂,各种各样的道德观、人生观,五花八门的文艺作品、榜样实体及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辐射他们。而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充满了矛盾。因此,学校心理辅导教育无法顾及全体,辅导式家访时就有必要以关注学生个别心理差异为抓手,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其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引导学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学生身份,与环境协调一致,关心理解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力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持续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面对学生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敏锐洞察,认真分析其根源,才能抓住机遇,在家访中有的放矢地铺开心理辅导,健全学生人格,实现育人目标。

二、家访中科学指导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说“学会做人”是人生的基石,那么“学会求知”就是人生的起步。因此在家访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所长的人,也是新时期家访中必须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家访前精心的准备,讲究谈话的艺术,不要一进门,就一味地指出其学习上的不足,然后提出为其补课。家访时推进学习辅导,要求教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入手,委婉地提出,和谐地实施,让其开心地接受。譬如:语文教师家访时,想给学生辅导当天的作业,就可以先结合课文内容,以讲故事或讨论的形式与学生交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角度去表扬学生的所思、所答,并要求与其一道探讨课文的有关练习题。这样既体现了家访时学习辅导的灵活性、科学性、协调性和趣味性,又体现了师生之间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与老师一同学习时,全神贯注、目不旁视,有一种超脱于低层次玩乐的庄严感、享受感;学习后,知识丰富了,家长高兴了,老师满意了,有一种收获成功的自豪感。这样,或许还会使某些不愿学而勉强学的孩子,变得积极学习,坚持不懈,为培养“既博又专”的人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孩子只有从小把学习当乐趣,长大才能把工作当乐趣,把探索科学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家访对象,推进辅导式家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家访本是教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家访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中展开。第一,以学生监护人作为家访对象是其主要形式,教师在辅导式家访中,帮助家长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如儿童教育观、人才观等。还要引导家长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倡“亲和、理解和民主”的教养方式,指引家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提供支持。家长也可适时适地地访问老师。让双方将共同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互访”,相互了解学生在家(校)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学校)做家务(班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展开辅导式家访教育。第二,家访时还可以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让他们袒露心扉,讲讲对家长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家长推行辅导。第三,教师还可以家访学生的嬉戏伙伴,邻里亲戚等,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这更有助于开展对学生的辅导式家访,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使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譬如:在一次家访学生的邻居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常常因为成绩差而受到邻里孩子们的嘲笑,针对这一点,我在家访时就向该学生讲述一些这样的事例: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开始说话很晚,到4岁前后,他父母甚至认准“这孩子智力发育太慢。”据说,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讲话,上学之后,同班同学都在背后笑他是“可爱的空想家”,成绩当然老是全班最差,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终于有一天,老师突然通知他,不要再来上学了,理由是他留在班里会妨碍其他同学,就是这样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后来他叔叔发现了他的数学才能,在爱因斯坦14岁时,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近代历史小说的鼻祖,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他小的时候,曾经是全校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成名之后他有一次访问童年时的母校,引起学校的轰动,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接待。突然,他问老师们:“能不能告诉我谁是现在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孩子?”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但没有办法,只好将成绩最差的孩子叫到他身边,司各特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学校中成绩最差的孩子吗?不过,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现在是在忠实地替我守着我从前的位置。”说完,他从口袋里取出金币送给了这个孩子。我在辅导式家访中,通过这样具体的实例,希望带给学生希望和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和人格的伟岸,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智得到开启,增强其自信心、进取心。让辅导式家访伴随新形势的浪花层层推进,并收到一定的成效。

总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说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开展辅导式家访也必须了解新形势下的学生家长特点,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合理合时,突出重点,全面引导,积极实践,顺乎新形势的潮流,架起家庭、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让三者形成合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将我们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理论基础实、适应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跨世纪人才。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家长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