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

2009-04-08 09:36田罄铭
中小学校长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校园网数字化

田罄铭

数字化校园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作为新一代的学习、管理和教育平台为新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化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创造出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数字化的学习与数字化的管理,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一条新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构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新课程教学,谱写基础教育新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一、转变观念,构建现代教育模式

就中小学而言,数字化校园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深入发展。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下的主流学习理论,应该利用它来指导新课程教学活动。网络教育成为个全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它是对学校未来的重新设计,不是一个局部的改良,而是一个系统的变革。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字化校园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与机会。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实效。搭建资源与运用的桥梁,让资源“活”起来,真正为学习活动服务,webquest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只有观念更新了,才不会“穿新鞋,走老路”。

二、关注文化建设,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结合

技术文化的构建重在积累信息科学知识、培养信息情感意识。其内容包括:校园网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实验室……它主要为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知识文化的构建就是“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交互性的和谐统一是构建知识文化的宗旨,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平等性、人性化、实效性的原则,搭建数字化德育框架,构建精神文化。电子化的人文关怀主要来自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管理者,他们都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利用QQ、MSN等网络交流通讯功能,将它们开发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新阵地。网上心理辅导借助网上心理咨询区、网上自助、网上家长心理学校等方式,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教育网络。

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向教师、学生、家长开放,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开放化、透明化、高效化、现代化,构建管理文化,让教师和学生感受来自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人文关怀。

三、倡导网络文明,促进学生成长

数字化校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网络文明建设,目的不是去改变整个互联网,而是在学校里要促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弘扬正确、文明地利用网络,主动利用网络来促进学习和工作。网络文明建设要成为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

首先是建立一个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成长。这个环境是一个严密的学习系统包含在整个校园网的应用系统中,能引导学生在系统中自主地学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能结合管理评价系统对学习情况做必要的记录。其次,形成有效的自律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合作学习、完成研究型课程,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德育情况等所有的信息都被记录在学生管理平台中,学生可以自己查阅,还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学生管理平台了解自己的评价情况并不断地高速自己的状态,通过文明的网络行为、自主的网络学习获取更好评价。第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在数字化学校中,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现有的评价系统的除了用成绩作为评价的基本元素外,其他的只能用文字描述,无法参与数据分析。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考虑用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因素,再从量化指标中寻找定性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

四、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为新课程教学服务

依据法国经济学家丁·杜波依特的“消费者剩余原则”:如果数字化校园使用的用户越多,教师和学生从中得到收益越大,数字化校园的价值同样也越高。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微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18个月增加一倍,随之硬件的价值也跟着跌价一半。因而要把应用落实到实处,不要把校园网当作一个门面和豪华的参观品。为此,学校要经常策划各科教学活动;组织教师网上备课;举办各种网络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利用网志进行新课程研究,交流学习体会,提升理念水平;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通“家校合作”,……总之,要有计划和目标,把校园网的应用贯穿于新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使数字化校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学的舞台。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校园网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
浅析高校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