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4-08 09:36陈玉武
中小学校长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德道德教育

陈玉武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师德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平,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世,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色、发展目标,加强师德教育,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师德的教育意义

由于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双重影响: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具有激励、指导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师德通过教师的专业行为,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并不是因为教师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由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老师确实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就难以实现它的道德目的,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榜样的教育意义。

二、师德修养的标准

1、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意在赞美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对此就该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感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与“慈”上。严要得法,严要有度,要做到“严慈相济”。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使其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长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竿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把握所教学科的精髓。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5、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加强师德教育的策略

1、制订师德教育方案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本源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难以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紧抓好师德教育。学校要制订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制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一是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三是明确教好书,育好人的具体目标:四是结合实际,精选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五是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六是注意内省,查找不足,制订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七是树立楷模,评比师德标兵,巩固教育成果。

2、提高认识,自觉学习

师德教育是一项有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只有掌握了教师的开展师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存在问题,才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从目前现状看,部分教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片面认识:一是教学任务重,没时间,不想学;二是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认真学;三是师德教育老套,没有什么好学。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如不加以克服,就会影响师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部分教师的糊涂认识,使他们深刻认识现阶段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动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1)大会动员,宣讲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纠正模糊认识,动员教师自觉参与、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师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2)举办师德学习班,学习《教师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十六大有关教育的论述,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师德内涵和特征,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之处,克服缺点,端正教风,提高师德修养。

(3)召开教师座谈会,查找师德中存在的问题,端正教师教风。如果没有家长、学生的参与,教师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育无针对性,会发生偏差。因此应真诚地向社会、家长、学生征询师德存在问题,使教师看到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制订出

个人提高师德修养的规划。

(4)成立师德教育宣传报道小组,明确宣传报道内容与任务,发动全校师生撰写通讯稿件,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好人好事,批评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者,人之楷模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既要教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会做人。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为此,必须要求每个教职工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的衡量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是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教师行为规范》,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二是严格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事情,领导自己首先要做到。三是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要求职工遵纪守法、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积极从教。每个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深入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把德育工作向教学、管理和生活各环节渗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弘扬优良校风。为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学校应制订并完善各种有效的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五是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技术业务素质。学校要为教师在时间上、物质上创造条件,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继续教育的矛盾,针对学校特点,根据教师的要求,选好内容,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技术素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总结评比,树立榜样

学校始终要把师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认真总结师德教育工作,肯定成绩,寻找差距,撰写师德论文。要结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让教职工在师德教育中,学有理论,习有榜样,不断提高师德教育水平。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总和。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师德道德教育
致良知与师德
跟踪导练(五)(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道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