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校长在管理中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2009-04-08 09:36
中小学校长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长新课程学校

陈 丽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国家总督学柳斌曾指出:“办好中小学教育,要靠广大教师,要靠教师的领班人——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我没有成为校长的时候,认为好学校会成就好校长;当我真正成为一校之长时,才意识到有了好校长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学校发展的好坏校长是决定因素。这是因为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因此,做一个校长很不容易,做一个好校长更不容易,对于才走上校长岗位的同志更是难上加难,工作中有不少的困惑与迷茫,管理中有不少的困难与压力,但凡事“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现将困惑、得失整理出来与同行(特别是才走上领导岗位的校长)共勉。

一、困惑写真

1、听得多,知得少

有的校长是从本校优秀教师或中层干部中被提拔出来的,有的是从外校的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教师调入的。前者或许了解学校部分的工作情况,而后者根本不了解学校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原来班子成员的合作状况以及教师的工作情况。般是事前听上级领导或上任领导介绍的多,而学校的具体情况自己知之甚少。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新校长的,由于对学校环境的生疏,一旦进入学校管理就陷入忙乱之中,总感觉千头万绪、难以理清,于是乎忘我地工作,总想很快改变眼前的状态,有的甚至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可实际工作效率低下,教师不满意,学生不优秀,自己也觉得难为情。久而久之,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2、新职务,旧意识

才上任的新校长大多以前都是长期分管学校某项工作或做具体工作的,对于统一安排、调动全校师生的事情接触得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全盘考虑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虽然职务发生变化,可自己的角色意识在较长时间内还停留在原来做的具体工作中,凡事亲力亲为,还沉浸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之中,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学的管理、教师的培训、学生的成长缺乏应有的考虑,使得学校工作不能顺利过渡,教师的专业得不到发展,学生的成绩得不到进步,学校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二、心声流露

面对以上的困惑,作为新校长的笔者也曾有过,但笔者坚信“管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目前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而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要求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有人这样说:“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与教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从某种角度讲,校长能主宰学校以及教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校长任重而到远,既要传承学校原有的先进文化,又要创新管理,这样才能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继承和发展。面对困惑新校长必须思考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管理的问题,必须找出应对的策略并赋予实践,才能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应对策略

1、虚心学习,仔细思考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旦新校长进入管理岗位,教师们都在拭目以待,看你如何烧那三把“火”。是积极配合新校长的工作或是适当找点理由逃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校长,如果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语言表达、处事能力不强的话很容易被老师“忽视”你的存在。因此,任何新校长必须要虚心向书本学习,学习管理之道、为官之方、处事之法、应变之策。虚心向老校长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了解学校工作的常规习惯,熟悉他们与学校有关的交际网络等,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管理思维,让学校教师感觉到新校长有他值得佩服的地方。记得在1999年笔者有幸到上海二中考察学习,印象最深的是开发商在校园围墙外修的商品房高于教室,因而遮住了教室的光线,校长为了维护学生的利益,反复翻阅各种法律书籍,咨询律师,硬是为学校讨回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遮阳”费,改善了教室的照明环境,他的这种心系学校师生利益的精神怎不令全校教师佩服呢?所以要想在校长岗位上有所建树,没有相关的知识能力是万万不能的。

2、深入调查,找准策略

新校长到校后必须对学校教师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人际关系、工作态度以及各部门领导成员的团结协作水平等均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校原有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找准策略,避开矛盾,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师的工作。

3、尊重教师,融洽关系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员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尤其是要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士为知己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作为新校长,首先应放下校长的架子,乐于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凡事与教师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工作上更多地顾及教职工的利益,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肯定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贡献。

笔者清楚地记得当我才进入学校的第一天,一位教师兴冲冲地跑到身旁,认真地告诉我:“校长,现在你主持工作,我最想说的就是你无论有多忙也要解决学校的路灯问题。这个路灯我提过好多次,学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你知道老师们晚上出门多不方便呀!”一盏路灯的消费对于学校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对于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与老师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校请工人安装了路灯,让校园在晚

上亮起来,老师们见了我都不由自主地说:“现在晚上学校亮堂了,谢谢你!”尽管语言简单,可是能感受到他们心里是乐滋滋的。从那以后,那位提意见的教师工作努力,做事很主动,甚至还说:“校长请你放心,那个路灯今后归我管理,灯泡坏了我立马更换。”多真挚朴实的语言呀!我想,这也许是对校长的信任吧!

4、优化制度,和谐管理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教师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关键看校长如何发掘出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这也与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相契合: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

作为初到学校的校长,抓住了以上三个管理应对策略的同时,必须实行“制度化+和谐化”的管理模式。制度的制定必须有法可依,并且考虑学校的实际,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于以前教师反感的制度,可以通过教师代表大会讨论,做出合理的修改并及时告知老师,对于原来学校没有的制度该补充的一定得及时补充完整。新校长也不能片面强调刚性的制度管人,而应主张以德治校,以人为本,这就是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和谐管理。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榜样引领作用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准假而不计假;对于生病的老师,只要不影响上课可以抽出空堂到医院看病治疗;对于个人的进修培训,学校大力支持报销相关的培训费用:为了鼓励教师参加论文的评选活动,学校在教师获奖后给予经费上的补助和奖励,以提高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一段紧张的工作完毕,校长有必要组织教师放松,组织一场体育竞技活动,看一场电影,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等,让老师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一吐为快。

另外,学校领导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科学测定表明:一个人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与经过激励可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两者之间大约存在着50%的差距。因此,学校要通过不断为教师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办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制度管理等多种有效措施,实行奖优罚劣。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当然,作为新校长除了掌握上述的应变策略外,还要有正直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推动整体进步的团队精神,助人成功的处事风范,运筹帷幄的领导艺术,如此,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校长新课程学校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