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特质 提高课堂效率

2009-04-13 04:02苏正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祥林嫂例句效率

苏正淮

[摘要]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职业水准的主要体现。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论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修炼素质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效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课前备课设计,把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合起来,并找准最佳切入点。课堂讲析训练。既要重视文本,又要不为文本所困。认真审慎地选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纵横延伸。选的“点”在文本中能起“点睛”的作用;语言经得起推敲,内涵丰富而富有韵味;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能拨动情感的琴弦;读、写、听、说能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能切实获得训练:能拉出联想或想象线索。知识和能力训练扩散点显明而丰富。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有辐射能量,使课堂教学充满阳光而闪现效率的光芒!

下面借一个课堂教学案例,谈谈我对“提高课堂效率”的理解与操作:

一字珠玑,全文精髓

——《祝福》中“穷死”一词发微

一、引摘本词出处

先看原文祥林嫂刚死的对话情节:

……只有四叔且走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一层)

“刚才,四叔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二层)

“老了……”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短工)淡然的回答。(三层)

再看昨天遇见祥林嫂时,她对“我”的挡不住的“三句问”;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地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一问)

……“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二问)

“啊!地狱?”……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三问)

从上引情节来看,祥林嫂的确是“穷”死的,而非“饿”死的或“病”死的。

二、词典诠释意义

那么,“穷”,何以就要了人的性命了呢?现代语言大师鲁迅先生在这里仅用了这一个词,就极简便地活画出了祥林嫂的死因?

原来,这个与“贫”相对举的“穷”字。是一个文言词汇,是一个浓缩了丰富涵义的文言实词。按多家《古汉语词典》所注,其义为:

一是——“不得志,没有出路。”

例句:“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二是——“处境困难,环境险恶。”

例句:“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三是——“走投无路,濒于绝境。”

例句:“穷寇无追。”(《后汉书》)

还有“终了,竭尽。”等等义项。

按今义解“穷——不得志”的“志”,即精神支柱,即生存意识。无论从生物学意义的生存本能意识而言,还是从社会学意义的精神价值而言,“志”都溶入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丧失了她,自然就没有了生的意义与价值。综观祥林嫂一生,无论其主观遭遇,还是客观境遇。一个“穷”字,无论古意还是今意,都极其精确地概括了!

三、透视语境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本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很像(其实真的如此)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仅几年工夫,就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既非饿的。也非病的,而是穷的!而且非穷死不可!

首先,从她的个人遭遇而言。她无疑深受封建礼教“三从”的毒害。“夫死从子”?“子死”从什么?这已经是万般无奈被婆母强迫改嫁——险些撞死香案的她,又一次丧夫且失子后,再也无法承受的打击了。

其次,从她的客观境遇来看。也许在作家看来。这一点更有现实意义——全鲁镇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的——“道学专家”鲁四老爷,因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一直认为祥林嫂是个“谬种”而“可恶”非常。哪里会有一丁点儿同情?

四婶?比四叔更加势利。祥林嫂丧夫失子第二次来她家打工时,她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嫌弃那也不让干,尤其在祥林嫂听信柳妈“规劝”竭尽终生积蓄捐了门槛后,还是嫌弃她,简直剥夺了祥林嫂的生存权!是她把祥林嫂“赶上流浪的街头”的。从这个角度讲,她是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的直接祸首之一。

全鲁镇的男女老少,一个比一个更麻木不仁,一个比一个更冷漠残酷,全拿祥林嫂的不幸——额角的伤疤与失子的痛悔语寻开心。

即使是同样身份也许命运也相似的柳妈,其“同情”与落井下石毫无两样——她叫祥林嫂竭尽所有去“捐门槛”——免得死后到地狱了也要被两个男人分尸。原来,昨天“我”挡不住的祥林嫂“三句问”的由头就在这里:原来本应同病相怜的柳妈,却也是一个极其残忍的杀人犯!

如此遭遇与境遇下,她的精神支柱能不轰然倒塌么?她的生存意识能不彻底崩溃么?哀,莫大于心死!

在这篇教案中,我正是注意了“穷死”一词的深入发掘,引导学生用“穷死一词分析故事情节。从而从比较新颖的角度鉴赏了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能用通常的考试“考”出来么?能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差不多”来衡量么?

这样教学,老师觉得教得有趣,学生觉得学得有味,其教学的效果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猜你喜欢
祥林嫂例句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