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层教学”的探究

2009-04-21 06:44张清华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层次化分层差异

张清华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探究实施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二)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分层。分层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

①识记。

②领会。

③简单应用,

④简单综合应用。

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4、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5、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6、课外辅导层次化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分层教学”的启示

分层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

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

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

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

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1997.2冯跃峰;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10付海峰;

3、《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3 冯德雄 章明富。

猜你喜欢
层次化分层差异
差异化教学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与差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基础层建设对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