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2009-04-21 06:44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教师

唐 琳

九五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出版以来,全国高中普遍开设了音乐欣赏课。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在大学学的是音乐教育专业,上欣赏课只能从模仿大学欣赏课开始。课堂气氛从沉闷到活跃,学生从一片茫然到大部份能听出门道,可以说我也是费劲心思。在这里,就我十多年音乐欣赏教学的一点经验写出来供大家交流参考。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欣赏课一般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象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欣赏课理应这样上。因此刚毕业时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 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心里非常着急,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明白:大学和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有很多的区别: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的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又怎么能听懂专业的知识讲解?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个人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并不是天赋的,而是可以通过不断培养、训练逐步提高的。要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必须要学习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常识和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手段,诸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调性、织体、体裁等等。在音乐作品中,技巧和形式是音乐美的极重要的因素,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无疑对欣赏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副部主题,表现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美好时光,老师一般问学生这部分和呈示部主部有什么不同,学生都能回答:旋律欢快活波。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一下:这部分是典型的回旋曲结构,活波的小快板表现出二人同窗的愉快生活,小提琴轻巧欢快塑造出祝英台可爱俏皮的形象,大提琴活波中透着平稳,烘托出梁山伯的善良、憨厚。在这部分内容里,有很多力度、速度变化对比,教师也应分析讲解。每节课结合本课内容讲解一定的音乐知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慢慢累积下来学生也会掌握很多音乐专业内容的。审美教育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用概念性的音乐术语正确描述音乐的结构逻辑的学生,比只会随心所欲地用具象的客体比拟音乐的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关注上要更投入,因而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多“音乐的”凭附。在审美观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可以超越音响的客观实在和表面形象,把握住充溢着生命的音乐内涵的独特传达方式,感受到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审美体验。这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的境界正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见,要提高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是基础。

所有的学习都在最关键的环节上,那就是课堂教学。我上每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因此,在讲解作品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那样,既复习了已学过的东西,又掌握了音乐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保卫黄河》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欣赏的学习尤其和文学、美术分不开。例如:欣赏圣桑的《天鹅》,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组图片: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聆听优美伤感的音乐时再加上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讲解,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的过死,要充分调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我们可用朗诵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请学生动手为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或做画、或随笔,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高中专职音乐欣赏课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教师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