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怎样才能活起来

2009-04-21 06:44安文田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

安文田

听老师讲课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应答.思维积极的往往没有几个.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上死气沉沉,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于是有人怀疑了"这就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吗?"刘国正先生说"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教师要教得活脱,学生要学得活泼,这样语文课就有了活力.那么,语文课自身怎样才能活起来呢?

一.以情激情,教师自身要活来.

无数教育家的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漪老师深得这一理论的奥秘,认为“知心才能教心,师生之间共同语言多.那样独特的琴弦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学生的思想、理念、情趣,就会在师与生,人与文的情感共鸣中得以升华,我在教杜甫的《春望》时,先用多媒体营造春城败象的情景,重点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有人说这是爱国诗,有人说是抒情诗,有人说是思亲诗……这样,学生的感情与文情交融,情注入全篇,情融入课堂.“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主题,学生自我领悟,而无需教师空洞的讲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学得投入,学得开心.

二.改变观念,学习主体要活起来.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征的基础学科,学习民族语言,就是学习和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因此,语文教学就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激发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魂、灵性而显得苍白无力.为此,陶行知先生曾疾呼语文教学要“六大解放”,其核心就是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例如我在教《狼》一文时,把故事情节按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这一过程,画成四幅图画,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分别给四幅画分别配解说词,要求在不违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合作,既学到了知识,又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这样,学生唱主角,我只是相机点拨,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乐意.

三.创设情境,整个课堂要活起来.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

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的意图.”显然,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有力量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学语文更要如此,注情于学习中,学习就会快乐.

要让课堂活起来,当然要讲道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责任感,但仅仅晓之以理远远不够,还要动之以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好,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上,把一堂堂课上的生动活泼.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好奇的心理置身于活泼的气氛中,就会知之、好之、乐之,品评字词,鉴赏作品,遨游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海洋,从而产生热爱语文的感情.

四.创造机会,课外学习要活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一经与生活联系,必然生动活泼,事半功倍.面向社会,贴近生活,使语文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独立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其方法是将与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课文放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例如我在教课文《我的空中楼阁》和《故都的秋》时,便带领学生对楼阁和秋天进行考察,并请有关名师给学生讲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又如,我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动眼的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仅是知识的基础,“还要打一点精神的底子”.这精神的底子,最初主要是源于书本,尤其是名著.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华都凝聚在名著中.读文学的、哲学的及其它领域的名著,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的神奇力量,激发创造新世界的宏愿.因此,我还常常把学生带进图书馆,引进阅览室,走进书店……学生们发现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好大一个天.

总之,教师要教得活脱,学生要学得活泼,又能把社会、生活中有关语文的“活水”引进来,语文课就有了生动性、生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能活起来.

联系电话︰13518368655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语文课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