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2009-04-21 06:44杨海滨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试教新教材教学内容

杨海滨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分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从1993年到现在,这套教材在全国大面积试用已经接近一个周期了。为了探讨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本文想就这套教材在研究、编写和试用中的一些情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研究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是在研究以往的教材以及改革实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一)70年代的改革

1977年拨乱反正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亲自过问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新教材。当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有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根据“精选、增加、渗透”六字方针更新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改进了体系结构,提倡培养学生能力。

(二)80年代不断深入的研究

随着教材的逐步完善和稳定,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钻研教材和教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更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规律,对数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课程和教材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三)教材改革研究的实验与推广

实验教材采取边编写、边试教、边修改、逐步推广的方式不断地完善。开始,先由教材编写人员写出初稿,在北京的两所学校试教。在试教过程中,编写人员深入课堂,与授课教师和教研人员及时进行研究,重大问题利用不同班级进行不同的试教,然后在试教的基础上把初稿修改成正式的实验教材,在较大的范围内继续实验。到80年代末,实验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几百个班级。通过大面积试用,反映较好,学生水平普遍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二、主要的改革

在上述实验教材研究的基础上,90年代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进一步吸收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先进经验,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供全国大部分地区试用。这次编写的教材较以往的全国通用教材又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门科学,而且哪些数学知识是大多数人最常用和最基础的,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小学数学中,数与计算是最基本的内容,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不能不会计算,但是要掌握哪些计算,掌握到何种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是有变化的。由于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普及,学生用纸和笔做计算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中,保留了最基础的计算要求,同时降低了大数目计算与多步骤繁难计算的要求。然而这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情况的变化,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之后,必须对其结果有清醒的认识。这就要求人们要有较强的数意识和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够对工具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做出估计,并对其是否合理做出解释。因此,新教材引入了一些有关估算的教学内容。

(二)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果说70年代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在内容更新方面比较显著的话,那么90年代初编写的这套义务教育新教材,明显的特点就是侧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中以适当的复习题、准备题和启发性问题,并伴以生动的插图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由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

另外,教材在有些内容教学之后,还经常出现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想。如对于同样的问题,能不能改变思路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或者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这样处理是为了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不断求异或联想的积极思维状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使学到的知识不是生吞活剥的,而是经过自己反复地琢磨和回味,重新组织加工而掌握的。

(三)改进教材的结构与编排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便于他们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新教材改进了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编排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对一些内容适当地增加了循环。

例如,把以前数与计算的内容分四个阶段改为分五个阶段。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易于由浅入深地掌握数系的构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放在较小的数的范围内,削减数值较大的笔算训练。又如,把有些几何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提前分散出现,在低年级增加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中年级和高年级分几次出现收集数据、认识图表等统计初步知识,以达到加强实验几何的教学、加强统计思想逐步渗透的目的。

(四)注意发展学生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极其广泛。80年代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数学教育家提出“数学教育应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观点以后,立即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视,至今仍然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应当注意,这种“问题解决”并不仅仅限于简单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像以往教材中以求解为主要目的的应用题。自古以来人们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经常给予很高的评价,不仅是因为数学中有许多定理、公式和各种结论可以被直接应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会很多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三、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这套小学数学教材在这几年的试用中,仍有很多教师对教材的变化表现出非常不适应。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教材改革的现代化与可接受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不断地改革与发展。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反映国家对于未来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改革中课程和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应当是由有关教育部门组织各界的有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之后认真确定的,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体现。

(二)改革中的借鉴与创新

我们在改革中研究外国的先进经验时,要注意保持我国教育的长处,要研究和创造我们自己的东西。长期以来,由于我们重视“双基”教学,我们的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方面一直比较好。但我们比较侧重知识的结论和法则,对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长处。一些国家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思考和探索,发现规律,由此来获取新知识。

(三)课程教材改革与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是影响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必须与课程教材的改革同步进行。要真正落实课程改革,没有广大教师的理解和配合是绝对不行的。

首先,师资培训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必须使广大教师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问题所在,弄清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在学校里教这些数学,怎样才能教好这些数学,以及怎样才算教好了这些数学。随着时代的前进,教材中更新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生疏的,但还不是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所习惯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其次,要培训教师学会指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启发思考的问题和说明(有些是用图解的方式表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都是给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的范例,而不是让学生记忆复述的内容,也并不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按照这样的步骤或说明来教。

综上所述,课程教材的改革并非易事。数学教材的改革必须要充分地研究今天数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还要深入地研究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改革应是不断向前的,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要坚持,同时又要准备做有计划的试验、调整和完善,课程教材改革应是循序渐进的,要一步步地来。

猜你喜欢
试教新教材教学内容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