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活力

2009-04-21 06:44张小莉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化学高中化学创新能力

张小莉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呢?毫无疑问,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说过:“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教师应该在上第一堂化学课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化学课堂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优质土壤

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已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他们已学了中学里的部分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已接触过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加热、仪器的装配等等,这些都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些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不一样,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要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化学思维,化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教育他们克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给他们开创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对教师讲的结论,不能仅仅在记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把知识化为己有。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知识学得死,学得再多也不会用,所以在学习时必须考虑到:能对所学概念进行归类吗?能正确描述化学实验各种现象吗?对于所学习的原理能自己举例吗?对相同、相通、相似的事物能用所学的理论来加以区分、解释或说明吗?等等,使学生经常想想这类问题,就能逐渐养成善于自我探索、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并逐渐由记忆型向创造型转化。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同步

我们不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积累看成是两个方面的两个阶段,要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教师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和心理欲望,“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内容,选择方法,有目的的把知识信息和能力培养信息适时地输入学生认知结构的网络中,强化教学的力度。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则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处处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以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探索动机,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化学教学区别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产生影响,是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关键。此外,化学的历史又是一种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所以化学史的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代化媒体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像描绘,也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要把本属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不断引人奋进的思想火花,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心人。

2、创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更要着眼于学生会学善思,要精讲精练,“让出半个讲台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使学生的聪明智慧用在创造性学习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况,要善于设问、提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要懂得欣赏学生表现出来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如在高一学了氯气实验制法后可问学生,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氯气不仅干燥而且纯净,又该作何处理?教师可提供一些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连接,从而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三、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听到有这样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遇到正规的考试,就考不出其应有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差,而非智力因素薄弱是导致心理素质差的一个重要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个心理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在起始年级就要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对高中化学的特点不甚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已从初中的侧重介绍常见的重要元素化合剂、化学基本概念发展为从族的角度介绍典型元素化合物,以及较为有系统地介绍重要的化学原理,并力图让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也应该与初中不同。但往往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对学习高中化学要碰到的困难,在心理上准备不足。例如,当新生学到高一化学第二章《摩尔反应热》时,由于该章实验少,理解内容多,计算也远比初中化学复杂,一些学习意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则遇难而退,感到高中化学难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顺利渡过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低谷。例如,在引出摩尔概念之前,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先让学生回忆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CO2=CO2+热,然后问学生:谁能说出1个碳分子在氧气中燃烧的热量?在否定的回答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因为分子是很小的,所以要测出一定量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热量,就必须要有极大量的碳分子同时参加反应。接下去的问题又应运而生:这个“极大量”应该是多少?这时教师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世界上曾经有许多科学家奋斗了几十年,走了许多弯路,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为难点铺了路搭了桥——很自然地引出“物质的量”、“摩尔”、“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重要概念,同时又教育了学生为攀登科学高峰,应该向科学界前辈学习,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学生能经常接受这样的教学,他在以后学习中一定会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艰苦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生才算是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努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发展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精神不振时让他们振作,在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予启迪,让学生的活动擦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猜你喜欢
化学高中化学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