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晚年在中国港澳地区鬻画情况探略

2009-04-21 07:38王好军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黄宾虹艺术创作

王好军

摘 要:黄宾虹先生作为20世纪山水画大师,其书画应酬是在所难免,加上晚年生活上曾出现一段艰苦,所以鬻画为生是黄宾虹先生经常出现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通常由经纪人来联系买卖双方。黄居素和吴仲鸣两位先生作为港澳文化圈中的参与者,是宾虹先生晚年在港澳地区鬻书画的主要中介人。以黄宾虹先生与他们往来的书信作为文本,考察黄宾虹先生在港澳鬻书画情况,进而研究其书画流传和人情酬酢,试图从新视角对黄宾虹先生进行研究。

关键词:黄宾虹;港澳地区;鬻画;黄居素;吴仲鸣;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

On HUANG Bin-hong's Selling of His Paintings in his Late Years

in Hong Kong and Macao

WANG Hao-jun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又于绘画理论、金石文字、玺印篆刻之研究造诣颇深。关于黄宾虹先生的生平事迹的研究目前已经硕果累累。但是,随着对一些材料的重新发掘,用一种新的思考角度来对待,是能够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有些新体会。基于历来对先生的研究多从理论、绘画、交往等方面入手,而关于先生绘画在应酬问题上的研究相对给我们留以空间。应酬包括了人情酬酢和间接买卖,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对的事情,何况对于一位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大师更是这样。笔者在细读由荣宝斋出版的钱学文编的《黄宾虹书信集》一书中了解到黄宾虹先生绘画的应酬现象,在对文献的研读过程中,试拟此文以做抛砖引玉。

黄宾虹先生晚年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度过,在这期间宾虹先生与黄居素先生①保持长期的书画交往。黄居素先生是宾虹先生的学生,同时又是其经济赞助的主要人物。白谦慎先生讲过:“中国文人艺术的赞助人有时还直接从受到他们经济赞助的艺术家那里学艺术,他们对自己所赞助的艺术家,常常执弟子礼,他们对艺术家的赞助,是弟子对老师的敬意。”②黄居素先生早年便拜其门下,所以对老师有很深的情谊,特别在老师生活有困难的时候为老师提供一个书画市场,在经济上帮助黄宾虹先生。这一关系一直维持到建国以后。

宾虹老人晚年在北京时由于战乱,生活一度出现困难。③在此期间给黄居素先生的信中④描述:“近日百货飞涨,此间白米合中储币三千左右一包,尚不易得,饿莩载途,伤心怵目。”加之“房价近徒涨”,更让人难过的是先生竟然出售所藏古书画来填补生活所需。⑤所以黄居素先生凭借其在香港的影响帮助黄宾虹先生鬻画以补生活所用。宾虹老人也曾对其说“贵友中有其好者,可托作介以传远,日来拟分时多作画矣”,因而买家多为港澳人士。在以后的信件往来中黄宾虹先生多有谈及“迭诵手书,并令亲友属为拙画惠贶,义粟仁浆,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感荷感荷”“两诵手书,屡荷惠贶画润,殷殷为仆廑注旅食之艰,心感非可言谢”等等。所售画润,黄居素先生及时的汇寄过来,如果有特殊情况也会托人送到,或者交给其子。这些卖画的钱,为黄宾虹老人解决了许多事情。如作为出版书籍之用:

赐代取润,拟为刊印拙撰。

有前由敝处介大业印刷影印明贤手札,纸价工费完全未付,友人寄售书件未清。种种琐碎,至今尚须鄙人苦力赔垫,此皆有帐目可稽无人负责。

仆拟着笔法墨法章法论,印成篇帙贡诸艺林,今力尚未逮,能售画积之即为之。

购买、收回抵押的古书画:

有胡估自北平归,催为结束抵押画件,甚迫切,时唐天如君亦在座,代为排解。

今年购得元觉隐禅十山水轴有明歙人吴左千题,……笔墨罨润,颇似仲圭。

又“于某巨室购得纯毫兔颖,云是收藏诒晋斋之物,如此材料为今时绝无”“兹有友谈及东三省长春福顺堂北狼毫之精美较胜他处”以及购买碎明代墨、仿宋宣纸、罗纹纸。作为一名书画家对于工具的要求都是有自己的习惯,研究鉴别宾虹先生绘画作品时,能够从不同时期所使用的工具入手,找其特点是我们学习先生绘画的一个切入点。宾虹老人居住北京时期使用的笔与纸均是如此,⑥而其也在信中说自己“常用此(山东罗纹纸)作水墨山水”。杨仁恺先生在介绍黄宾虹晚年作品的特点时引用了王伯敏先生总结的“三不讲究”其中就有不讲究笔和纸张,这一点正好可以和前面相互比较作为鉴赏宾虹老人画作的依据。

艺人鬻画之事绝非容易。购买人的要求是黄宾虹先生常常注意的问题,就此事宾虹老人曾多次在与黄居素的信里询问“画件纸度尺寸倘有未合,尽可补写再奉”“应以何等尺寸为宜,便为写出,托代转上”,而对有不符合的又已经寄出的画作,先生是会加以说明并要求重新创作的:

前寄少坡画可不寄还,留观或转赠同好皆可,因上款落笔时记忆之讹误如此。

前寄先德君扇页,为上海何人一时不能记忆,偶误为嘉德所来,暂流尊处可不付还也。

特别对于好友的索求之作格外认真“翁君纫秋屡有所贶,而画不能佳,焦墨画卷稍暇当再作一卷补之,何如”。类似此事在先生一生中屡见不鲜,可见先生于艺于己是很严格的。一代大师尚且如此,艺人卖画之辛苦不难想象。对于买家要求,我们可以从信件中发现有册页、条幅、手卷、横幅、扇面诸多形式,同时又是对黄宾虹晚年绘画作品形式的一种研究。所画内容包括山水花鸟草虫,题材多取亲身游历的名山大川,可见买家们的众口不一。除有绘画之外,还有书法作品,多以篆书对联为主。⑦有人称先生为多产的艺术家,这是对的,但宾虹先生的创作多集中在七十岁以后的日子里,而这个时期又是他应酬作品大量出现的时候。这些作品中除了为买家重新创作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旧年的画稿,黄宾虹先生反复点染,有所选择的或鬻或赠。

鬻画之余,宾虹老人为黄居素先生画过很多作品以表感激之情,甚至表明“近作检画伴缄分赠好友,幸勿齿酬是荷”。香港1961年出版的《黄宾虹先生画集》里收有宾虹先生为黄居素先生所画的《晓江风便图》《光纲楼图》《花鸟》,最有代表的是七十六岁为其作《山水长卷》,画卷有长款⑧。之外还为其寄去画纸与画笔。⑨此外还赠送古物玉石书画。⑩师生之间又相互切磋画艺,不分彼此。黄居素先生经常给老师寄来自己作品和古书画,诚恳请教老师。这时候宾虹老人会格外的高兴,且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学生。就这样在他们往来信件中记载了宾虹先生对传统中国画的研究。先生博涉众家之后能突破樊篱,并把这种体会介绍给朋友,虚心听取意见,体现的是一代国画大师的品格。除黄居素先生外,还有许多人也帮助黄宾虹先生出售画作。澳门吴仲鸣医生就是其中一个,在此《书信集》中有一部分是给吴仲鸣医生的信,而建国以后吴依然为黄宾虹先生鬻画提供帮助。B11

以黄居素先生和吴仲鸣医生二人为主的港澳文化人一直是黄宾虹先生艺术交往的重要群体,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黄宾虹先生画集》里找到线索,画作署款标明为何人所画B12,也可以了解黄宾虹先生海外作品流传情况。同时画作内容也是以黄宾虹先生游历过的港澳风景为主,这与浙江博物馆所藏其作品有明显不同,试以《黄宾虹画集》来比较,发现二集在作品创作时间上,前者多是六、七十岁时作品,后者为九十岁左右作品居多。风格上略有差异,但前者更加清晰的呈现出老人变法推陈出新的痕迹。另一方面,宾虹先生在信中表明:“余有精品颇多,拟设法带南或分藏粤闽诸友之有识者,不至有负古物不卜,可如愿否?”心系朋友,是以“宝剑赠英雄”之无私胸怀来珍视与他们的友情。

在这些应酬的绘画作品中,内容题材又往往伴随先生晚年对画史研究而不断创新,作为老师,黄宾虹老人在与黄居素先生的信里说出他的独到见解,这些是研究先生画论和笔墨技法难得的材料。与此同时在赠送作品中就有所体现,在给其信中写到“近观友人收藏米元章《大姚村图》真迹,勾勒用粗笔,浓重皴染之处层层淡斫,纯用逆笔,……今写《雁宕小册》十二帧,略拟其墨法,较前所寄册谅又各别,画者因兴会换状貌,观者由笔墨悟澈精神,玩索无穷”。在信里屡次提及龚贤、程正揆、石溪、渐江等人,是先生此时期对明末遗民中一些画家有心得体会,认为美国学者“最重简笔山水,可为知言”,所以先生也常作简笔画,笔简意深,清秀淡雅,又进而悟得清人画从金石书法中参悟笔墨。我们在先生的焦墨山水中时常会发现老人对这种笔墨的实践。

应酬作品中多是买卖作品。对于这种情况,黄宾虹先生绝非心甘情愿去作,时常处于矛盾的心态之中。在给黄居素和吴仲鸣二人的信中也屡屡提及:

忧闷佣于作画。

润格虽在十余年友人订有价值,然鄙人素不愿鬻画为生,垦荒力穑势又不二行,……至不得已而卖画中之山。

仆近似臂酸痛懒于作画,虽走索者仍多,不譍之,世间名与利皆足以害人,乐天知命能不槁饿即足矣。

以闲作画得润多寡虽可不较,然以先润后笔为旨,不得已也。

一方面宾虹先生为了生活不得已鬻画,这时候的大师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被动,或许有着愤闷与不平,缺少了兴致所到一挥而就的激情与情景。一方面又要对朋友故人的关心赠画以谢。对一代大师来说,外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理解的。又据《黄宾虹画集》后先生年谱“1952”年条有“按先生患白内障,早于一九四三年致友人信中提及”。我在宾虹先生给黄居素先生信中发现在七月三日信里提到“贱目内丈,每日仅得于早晨画一小时,不能多写,……渐师佚事,陈柱尊君代为在苏付梓”。在《黄宾虹谈艺录》一书附录四《渐江大师事迹佚闻》属记“1940年,《中和月刊》一卷五、六两期。1941年单行本刻于南京,陈柱尊主持,后因版佚,未再续印”。二者相比知道宾虹先生患眼疾应在一九四一年前后。所以在信中先生常讲“因渐衰老,目力已减,只能作减笔画尚有可观”“左目近视较有咫尺之明,书画照常应酬”,但随年龄增长,体力有所下降,应对应酬,也要有所选择B13。尽管如此,宾虹先生还是会遇到很多尴尬事,于此也仅能在信中对友人略有倾诉:

仆不欲轻予人者谓不知画者(前有在申赠人直互助而欧友购得之来此请添上款者)言之,知而非真,好而乐之者,枉费精神口舌耳,然知己不易。倘若尊意以为许可之人远道而来,皆属诚心,润之多寡,均可不较,照为作画以广流传可耳。

对“知己”的渴望之情是很明显,甚至在黄居素先生与宾虹老人“谈及以画寄粤供人展览”时,宾虹老人以“鄙见古语,知希为贵,须待识而出之方合,街头烂熟有何滋味”来解释。基于知音的难遇,先生更加看中他与黄居素等人的关系,经常以画作赠之,且说明“希分投令亲友,切勿言酬,以增恧汗”“作画惠润受之有愧,至交可不计此而”,希望以此表达自己的感荷之情。此外,先生画润被友人移用时也给予体谅B14。在先生的作品中,类似这样的画作是不计其数的,原因是黄宾虹先生常讲“文艺只是可为知者道,平常毁誉可以置之不理”。知己者,先生是“构思画成,不欲草草,以报知音”,否则“概不应酬,虽投润亦不受”。用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怀对待艺术,使我们在先生那体会到真诚的艺术情感。

黄宾虹先生作为一代艺术大师,我们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时不可不注意到先生鬻画的经历,从艺术创作的社会环境来对先生艺术追求做一种把握。鬻画和赠友的作品都是艺术家正常的社会要求。因此,通过考查先生的应酬作品可以了解画家创作目的,直接关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情况。

① 黄居素(1897-1986),广东中山人,早岁留学美国,曾代理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是寄居香港多年的诗人、书家。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白谦慎《傅山的交往和应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③ 鲍义来《黄宾虹和黄居素先生》,钱学文《黄宾虹书信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

④ 后文所引用先生语如无特殊标明均出自于钱学文(编)《黄宾虹书信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

⑤ 钱学文(编)《黄宾虹书信集》(十五),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

⑥ 沈昌桂《宾虹先生治学片断》,《新美术》,1982年第4期。

⑦ 钱学文《黄宾虹书信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

⑧ 钱学文(编)《黄宾虹题画墨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⑨ 如与黄居素信中记:“仿宋宣纸已拣出,丝毫无损坏者。七刀交程葆元兄转上。”“旧有仿宋纸,近在诸友处,集合有树刀(此纸经七八年久可不用矾,惟细笔设色画为宜),遇便友即当托带上。”“罗纹纸因北友寄到同人即分去,由程君先寄五十八大张,余俟续收即奉寄。”“于某巨室购得纯毫兔颖,云是收藏诒晋斋之物,如此材料为今时绝无,拟分赠数枝供足下临池,将由沪转上。”“兹有友谈及东三省长春福顺堂北狼毫之精美较胜他处,合得两支请试之。”

⑩ 钱学文(编)《黄宾虹书信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曾有敝藏董玄宰、文五峰、王麓台、方维仪明代画轴带港,托奉访尊寓,如合即赠清玩,纸本精洁,装潢整齐。”

B11在吴仲鸣先生生日时黄宾虹老人特地为其作画。《黄宾虹题画墨迹》,第127页,为吴仲鸣医生作画,后有题跋。黄宾虹先生与吴仲鸣医生的关系可以通过《书信集》所收往来信件了解。

B12《黄宾虹先生画集》收有为唐天如作《九龙山水》、《设色山水》,刘均量作《新安江上舟行所见》、《西湖栖霞岭南望》,吴仲鸣医生作《水墨山水》及《挹翠阁图》等诸如此类画作。可见先生与港澳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B13!痘票龊缁集》后王伯敏汪己文合编年谱“一九四三”年条记:“按先生八十自叙,末云‘近伏居燕市将十年,谢绝应酬,……有索观拙画者,出平日所作纪游画稿以视之,多至百余页,悉草草钩勒于粗麻纸上,不加皴染,见者莫不骇余之勤劳而嗤其迂陋,略一翻览即弃去。亦又人来索画,经年不应一酬,知其有受藏名迹者,得一寓目乃赠之,于远道函索者,择其人而与,不惜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B14钱学文(编)《黄宾虹书信集》,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承谷雏君介绍作画多件,并代垫购阳羡壶及照相款,分文未见,谅渠窘况不减鄙人矣,心甚悯之,请兄不必提及,事过情迁无须紧要耳。”

猜你喜欢
黄宾虹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大展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