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文化融合的使者、闺秀文化发展的领袖——恽珠

2009-04-21 03:59聂欣晗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满汉闺秀完颜

聂欣晗

内容提要:恽珠充分发挥自己“名父之女,”“满贵之妻”和“令子之母”的特殊社会文化身份,编选出版《国朝闺秀正始集》及其续集,并辑录《兰闺宝录》,成为得统治者认同的正统闺秀文化典范,对满汉文化的融合与闺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恽珠使者领袖典范《国朝闺秀正始集》

中图分类号:I207.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2-98-101

恽珠(1771-1833),字珍浦,号星联,晚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昆陵女史,江苏阳湖人。因生时祖母梦一老妪授以珠,故名。珠博学多才,著有诗集《红香馆诗草》,医书《鹤背青囊》等,绘有《百花手卷》、《金鱼紫绶图》、《锦灰堆图》、《多喜图》等。又助刻《法苑珠林》,刊《李二曲全集》、《四书反身录》、《孙夏峰集》、《恽逊庵语录》等书。最杰出的贡献是耗数十年编选出版《国朝闺秀正始集》(以下简称《正始集》)及《国朝闺秀正始续集》(以下简称《正始续集》),并辑录《兰闺宝录》六卷,成为清代重要的闺秀文学家、文献家。

集“名父之女”、“满贵之妻”和“令子之母”等特殊社会文化身份于一体的恽珠,自然禀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她依此极力促进满满文化的交流,成为当时满汉文化融合的使者;同时,她大力搜集、刊印的闺秀文献促进了闺秀文学的交流与被认同,带来了闺秀文学的快速发展,成为得统治者认同的正统闺秀文化领袖,《正始集》及续集与《兰闺宝录》则是展现其领袖魅力的最佳形象物。

一、门出江南望族,成就兼善三绝的“女中之儒”

昆陵恽氏乃武进望族,明清两代共取中进士15人,“笔耕舌种,固吾家事业”作为家族传统融入每一位后裔心中。从明末清初开始,恽氏名家不绝。恽珠之八世祖绍芳,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福建布政使左参议、湖广按察使等职,著有《林居集》、《换集》、《少南先生文集》等31卷。六世祖恽厥初,明万历进士,历官兵部主事、湖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归乡后读书赋诗自娱,著《李园集》、《知希庵稿》、《兰陵恽氏宗集》等4种。六世叔祖恽日初,崇祯六年副榜贡生,参与过抗清复明。曾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著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恽逊庵先生遗集》等11种。其弟恽向为著名山水画家,“恽氏作画自本初始”。恽向之侄恽寿平拒绝出仕清廷,以诗画为业,山水画、书法、诗文俱佳,被誉为“南田三绝”,“一洗时习,别开生面,海内宗之”,声名更甚其叔,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著有诗文集《甄香馆集》。后辈恽良洲、恽秉怡、恽采山、恽景升、恽汇昌、恽桢、恽源成、恽源桂、恽源清、恽毓善、恽毓庚、恽毓德等在书画上均有一定成就,是常州画派的重要成员。

恽珠的父亲恽毓秀亦工书画,雍正时以绘事考试,毓秀名列第二,“人方略馆,议叙直隶肥乡县典史。”恽珠族姑恽冰深得南田精髓,成为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名著吴中。乾隆初,江苏巡抚尹继善以恽冰画进呈孝圣太后,乾隆帝题诗嘉奖。吴德旋《初月接续闻见录》中云:“时武进恽冰画,以没骨名。而江香(马扶曦女)以勾染名,江南人谓‘双绝”。

“甄香妙笔传家法,点缀名花异俗姿。”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恽珠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颖敏,“幼年针黹精妙,为侪辈所推服。稍长,承外王父芝堂公指授,博通经籍,兼善诗画,族党间有三绝之称。”恽珠也曾自叙:“余年在龆龀,先大人以为当读书明理,遂命与二兄同学家塾,受四子、孝经、毛诗、尔雅诸书。少长,先大人亲授古今体诗,谆谆以正始为教,余始稍学吟咏。”深受中国传统儒学熏染,以致“太夫人儒术治体,无不通达,虽贤士大夫有所不逮”,“渊源独证醇儒业”,被仪征相国阮元论为“女中之儒”,

二、身嫁满洲贵族;促进满汉文化的紧密融合

恽珠父毓秀任安徽肥乡县典史时,完颜廷鏘的父亲完颜岱任肥乡县令。因为官眷之间的往来,完颜廷鏴的母亲索绰罗氏认识了年少的恽珠,并出《锦鸡》一题试之,珠援笔立就:“闲对清波照彩衣,遍身金锦世应稀。一朝脱却樊笼去,好向朝阳学风飞。”索绰罗氏赞赏不已,乃三次派人议婚,固请乃许。《清稗类钞》与《名嫒诗话》卷五均载有此事。珠年十八归于完颜廷璐,成为满汉联姻史上江南望族与满清贵族联姻的一个典范。

清代的满汉联姻状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康雍年间,满汉隔阂尚深,联姻者甚少。乾嘉以降,满人深深濡染汉族文化,加之诸多满洲旗人常年外出做官,与汉人的交往日益密切,满汉联姻逐渐增多。不过当时流行的满汉通婚,往往以满人纳妾的形式出现。“按国制,皇后诸妃及凡满洲之正室皆不与汉人联姻。”但满人纳汉女为妾不在禁例之列。《永宪录》记载,这种现象在雍正年间已相当流行。而恽珠与完颜氏的联姻可说是满汉双方妥协与融合的开始。当时江南汉族名媛嫁给满洲旗人者极少,满清贵族娶汉女为正室者更是少之又少,恽珠以名望之族成满清贵族正室,可谓当时一大突破。同时这一联姻体现出巨大的政治意味:一方面,表明江南望族对清朝统治者的敌对意识基本消弭,满汉融合进一步加强,仅就恽氏家族与清廷的磨合就能明了这点,恽氏先祖至少有三代对清政权采用敌对或不合作态度。随着清廷统治的日益稳定与加强、抗清复明斗争日益消歇,民族对立情绪逐渐减弱,恽珠的满汉联姻则标志着江南望族的完全臣服;另一方面,统治者从这一满汉联姻的妥协中获得最佳正统女性文化代言人。或许恽珠本人婚前对此还处于无意识的或被动状态,但她在婚后充分利用这一跨族性优势,自觉将江南名嫒的身份、修养与满州贵族命妇的政治地位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加强满汉文化的融合与倡导闺秀文学的发展,达到了政治需要与个人名垂不朽的双赢效果。

恽珠所归夫家完颜氏乃女真族后裔,人清后为镶黄旗,为内务府三旗中最显赫的家族,《八旗世族谱》中,完颜氏被列为第一。有清一代,清廷对完颜氏优宠有加,乾隆年间,完颜氏在京品官几近百人。廷璐历官知州;知府、督粮道等职,恽珠勤勉地助夫为政,廷璐问事明决,政有清声,其中得夫人相助处殊多;同时,恽珠还遵循完颜家族的忠顺思想。在编撰清闺秀集时,她不遗余力地收罗边疆少数民族妇女的诗文事迹,试图证明盛世“教化”已经远播边疆。仔细体会《正始集》中闺秀小传的书写,我们发现恽珠在以双重身份——江南名嫒、满族命妇——对整个闺秀文化进行检视。她的这种自觉意识与皇家立场、为皇家代言的撰述行动,不仅为一般江南才女诸如袁枚女弟子、碧城女弟子思想中所不具备,就是当时满族中提倡写作真性情的男性诗人身上也很少看到。恽珠在著作署名时冠以夫姓曰“完颜恽珠”。这与同时嫁人宗室的著名诗人顾太清之间的心理与文学视角差别不言而喻。曼素恩在《缀珍录》中声称:“完颜恽珠作为清帝国女性代言人之引人注目,有可能与她和满族的婚姻联系有关,汉族的女作家对于这种帝国的教化工程未必会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恽珠为此深受道光皇帝的赞赏,被奉为妇女的典范。

恽珠还有意通过严格的家教与宗教信仰把江南文化世家相对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满族文化中。恽珠对子女的母教甚严。《恽太夫人传》中写道:“夫人为儒雅世族……教子以严且正。”同道中人均悉其子麟庆“其学皆由母夫人教也”。她对儿子的交友与阅读范围均有严格规定:“绝燕游,戒奢傲,不许杂览‘不经之书,择师择交,防范无余力。”在她的严格教育下,完颜氏一门从此风雅相继。

恽珠对宗教的虔诚也影响着这个满族家庭。恽珠少时就接受道教,倾慕耶律常哥(辽代达官之门的女子耶律常哥“读书论道以终其身”,独身不嫁),常“思读书论道以终其身”。恽珠的道教情结对其子孙后代影响深远。完颜麟庆、完颜崇实、完颜崇厚皆笃信道教,尤其崇敬白云观奉祀之全真道邱长春真人及其弟子十八宗师。三人皆与白云观住持关系较密切,且留有文字遗籍。“莲花参妙悟,贝叶记清休”,恽珠少时即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中年以后,更斋心养性,以肃家政。她要求家中除祭祀与宴飨宾客以外,不得无故杀生。随宦期间,“所至修葺道途、祠宇不可胜计。”而她的特殊身份则使宗教染上一定政治色彩,成为影响男性并因此产生社会影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栽培名臣令子,广收精编闺秀文献,领袖一时

恽珠以江南名媛深厚的学识为完颜家族培养卓越的继承人、为统治阶层培养出一代名臣。在其三子中,恽珠对长子麟庆寄寓最高,倾注心血最多,教育效果也最显著。完颜麟庆既是治河专家,又是文学家,且为嘉道一代名臣,历官至江南河道总督。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说》、诗集《凝香室诗集》、考古游记名著《鸿雪因缘图记》。麟庆十九岁联捷成进士时,恽珠以诗勖之:“乍见泥金喜复惊,祖宗慈荫汝身荣。功名虽并春风发,心性须如秋水平。处世毋忘修德业,立身慎莫坠家声。言中告戒休轻忽,持此他年事圣明。”从“功名虽并春风发,心性须如秋水平”等句可窥见恽珠理性的教育观。正是良好的教育使麟庆以后能居显宦而不骄,处事精勤,所至多有治绩。恽珠还身体力行为儿子的政声锦上添花,于存孤恤寡、好善乐施之事不遗余力。道光癸未,麟庆出守新安,恽珠就养官舍,发愿济人,“乃详考古今仙传良方,手录成帙,名曰《鹤背青囊》,务以博施为怀。”她育子成才的事迹不仅使“母仪阃范世争夸”,还被载入史册:“廷璐为泰安知府,卒官。珠抚诸子麟庆、麟昌、麟书,教之严。持家政,肃而恕。”因为麟庆的显赫功业,恽珠被诰封为一品太夫人,享受着那个时代多少女性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且得以名垂青史。

同时,她还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完成了流芳千古的闺秀总集《正始集》及续集与《兰闺宝录》的编撰,前者是女性编撰的清代闺秀诗歌总集,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后者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由妇女写的妇女史”。完颜家族在以上闺秀文献的出炉与传播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恽珠在《正始集》中明言,此书先有三子插手其间,后有儿媳、女孙相助。“丙戌冬,检旧匾所存名媛诗,命三子广为搜集,亲加选定,三历寒暑,始得成书。”从中可知,《正始集》稿源主要有旧匾所存与三子的收集,麟庆所作贡献最大。在历宦皖、豫、黔、鄂的过程中,麟庆奉母命“访求闺中佳作,采辑十五载”(完颜麟庆《再至诗选》),得诗甚多。其幕客们得知此事后,纷纷投赠自家女眷之作。同时,麟庆交游遍天下,友人们闻讯后纷纷出示家中闺秀诗作。《正始集》卷二十“鲍文芸”条云:“文芸为程生荧锷内戚,诗即生所代呈。荧锷字伯廉,大儿守徽郡时府试第一,寻来汴留幕中”。同卷“高仪风”条云:仪风为高鹗女,“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乙卯进士,与大儿麟庆同官中书,为忘年交。”可见,麟庆对《正始集》和《续集》的编纂有较大影响。

《正始集》的编撰宗旨是“温柔敦厚”,与当时统治者认可的格调派代表诗人沈德潜完全一致,亦欲为统治者推行教化。仿《列女传》体例而成的《兰闺宝录》,以历代在“孝”、“贤”、“慈”、“烈”、“智”、“才”六种品德方面表现特异之女性为范本,首昭“三从”、继以节烈为闺范之书,志欲为闺阁昌明诗教。时人以为《兰闺宝录》及《国朝闺秀正始集》二书“可为闺中之文献”,可见它们对当时女性的影响。

概言之,我们从恽珠上述“三从”经历中可以看出。因为家庭与统治集团的支持,生礼仪之家、处专制之世、承儒雅之教、婚官宦之门的恽珠,得以促进满汉文化交流与顺利完成清闺秀诗文集与妇女史的编纂,成为一代闺秀文化的典范。此可见证当时开明的士大夫家庭对女性的文学活动所持鼓励和奖掖的态度。相应地,它们也是盛世文治在闺阁中的反映,成为文教昌明的见证,二者相辅相成。

责任编辑黄万机

猜你喜欢
满汉闺秀完颜
满汉拟声词对比研究
《闺秀》
基于晚清满汉服饰标本的“袖制”比较
黄花闺秀,蕙质兰心——茶人曹锦旺说黄花茶
最后一个金国皇室后裔部落
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清代闺秀赠妾诗词的情感诉求
SPECTER OF THE TIANJIN MASSACR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ilot Mental Workload Based on Flight Simulation System
顺治满汉福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