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本角度看农民工问题

2009-04-23 06:30鲍海致
北方经济 2009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技能

鲍海致

一、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是没有城镇户口而在城镇工作的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外出的农民工对城市的整洁、绿化、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市民日常生活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

二、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虽然二元体制的松动使农民获得了改变其职业身份的自由,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造成城乡分割的制度惯性依然存在,因此,农民并未获得改变其户籍身份的自由,这种状况引发了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的弱势问题。农民工的弱势状况具体表现在就业层面和收益分配中。

(一)就业层面的弱势:公平就业权利缺失

农民工公平就业权利的缺失是指城市政府基于农民工的户籍身份,对其进城后可以进入的职业和行业做出种种行政性的限定,使得农民工无法进入城市正式劳动力市场,获得正规就业机会,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劳动密集、技术水平低的行业。农民工非正规化就业的原因在于原有的户籍制度和与户籍相连的就业制度,使农民工被排斥到了一个与城市居民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成为城市社会的底层。

(二)收益分配中的弱势:劳动报酬权利与社会保障权利缺失

农民工在收益分配中的弱势首先表现为其劳动报酬权利缺乏保障,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集中在500~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500元的占29.26%,500~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这种较低的工资水平与农民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是直接相关的。

三、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改变其弱势地位

(一)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着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易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转移中可以担当技术重任。产生的绩效相对较高:而文化素质低的劳动力在转移中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单的再生产操作,就业面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岗位必然是“脏、险、累”的体力活。今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农民工只有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着农民工职业的稳定性

文化水平高低是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与其技术创新能力是成正比的。文化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职业稳定性越强,完成职业或技术转换也更容易,文化素质较高或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民工容易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

(三)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着农民工的收入

收入是决定农民工在城市支付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农民工获得经济地位的直接因素。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率高,其收入自然也就高。

(四)人力资本水平影响着农民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农民工城市化不仅表现为职业身份与居住地域的非农化,而且还表现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由农村方式向城市方式转变。大量事实证明,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工不仅在工作上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而且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容易融入城市社会。因此,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取得市民资格的重要条件。

(五)农民工的素质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表明,一些社会问题的引发都与劳动力素质有关。近年来,农民工进城后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那些文化水平低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长期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成为新的城市无业游民或贫民,给城市的治安、卫生、教育等管理工作带来严重问题。

四、以提升人力资本为目标的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要从思想意识、生产技能等方面人手,有步骤地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投人,从根本上注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一)注重对思想意识的培养

1培养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搞清合同要约条款,以免上当受骗;其次,遇到问题和纠纷要冷静处理,依法解决;再次,要知道一些应急常识,如消费投诉、报警等,自觉养成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现代城市环境的文明意识,对农民工的培训,要包括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培训。政府应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加强农民工思想品德教育,提倡农民工树新风,讲礼貌,并提高农民工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加入到保护城市环境的队伍中来。

3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农民工要在科技突飞猛进的城市创业,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互联网知识、网上发送邮件等数字信息传递技能,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形势,用现代化科技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科技头脑的新农民,

(二)注重对生产技能的培训

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收入的限制,靠农民工自己承担生产技能培训成本非常困难。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政府全部买单或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的形式,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

要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从长期角度讲,增加农村教育投资,缩小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差距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农村教育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缓慢,从而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困难。

(四)农村劳动力输出地组织技能培训

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也要在输出地开展。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以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壮年等为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层次,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外出打工“回流”人员由于已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到了一些管理方法和市场知识,经过教育培训,能很快实施自主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吸收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

五、结论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是具体实践者,是联系农村与城市的纽带。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及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顺应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加大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技能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