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评价误区谈

2009-04-29 04:37李世淼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评语学困生习作

李世淼

现象一:失“真”的评语

评语1:“看到你的作文,让我感到十分幸福!因为你比我更加优秀!”

评语2:“看你的杰作,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谢谢你带给我这样美好的感受!”

这两则评语来自某次省级新课程习作教学比武中的习作讲评课。第一则评语中的“幸福”、“优秀”显然言过其实;第二则评语给学生的习作戴上“杰作”的高帽子,怎么看都觉得这样的评语有点夸张,不真实。

运用评语对学生习作进行导向、激励、调控,是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提倡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写富有激励性的评语。但是,如果像上述评语那样刻意追求评语的“煽情”效果,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棒杀”变成了“捧杀”,这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评语:

评语1:“在你眼中,父母是那么的勤劳、慈爱,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你对父母的爱。如果能把你讲述的故事顺序调整好,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这首父母的赞歌会更动听!”

评语2:“你春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啊!”

评语3:“孩子,老师读懂了你克隆的愿望,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在你的作文中,老师读出了你对这个不幸孩子的关心与同情,老师和你一起期待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因为有许多像你这样有爱心的人在为她祝福!”

这类评语有共同点,那就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的表达给予赞扬和鼓励,同时对习作中表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也明确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所认识,并加以改进。因此,小学生习作评语要坚持鼓励性、激励性原则,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写作能力上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写评语;写评语时,要找出亮点,要肯定优点,还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以帮助学生树立写好习作的自信心。“启发式”、“商榷式”、“赞扬式”、“抚慰式”、“鼓励式”的评语都应该大力提倡,但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高帽子”贱卖,光捡好听的说,失“真”也会失“效”啊!

现象二:失“度”的奖分

时下的小学生习作讲评课,都流行找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时髦的做法是每处亮点都奖分,少的一处奖1分,大方的一处奖10分。一堂习作讲评课下来,学生的习作得分都挺高的,更有的在100分以上。我曾观摩过一节习作讲评课,就有学生习作得分高达325分。

应该肯定,给小学生的习作打满分,或者能够突破100分,的确是个不小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前,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很“小气”,把学生的习作得分抠得紧,影响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奖分,的确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它既是对学生习作中优点的肯定和激励,又是对其他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中学会怎么样写好作文,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自信,也能给学生以成就感,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大有好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奖分也要有“度”。“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那种无原则的奖分是要不得的,偶尔试之,可能有效果;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指出,奖分要因“人”而异,要“巧”:对优等生,奖分要“吝啬”;对学困生,奖分要“大方”。不然的话,优等生奖分300多,后进生奖分100多,奖分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就会荡然无存。

现象三:失“效”的讲评

纵观各式各样的习作讲评课,似乎都是大同小异的三步曲:第一步,佳作赏析;第二步,典型习作案例分析;第三步,学生自评自改。

这样的讲评,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原因有三点。1.从其关注的对象来看,忽视了占大多数的中间层,因为在一个班集体里,优等生和学困生都只是少数。上述环节,恰恰仅关注了少数学生(优秀生、学困生)的需要,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2.从时间安排上看,一节课40分钟,如果欣赏优秀习作的话,可能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平均分配时间来讲评习作,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我们认为学生的自评自改是最需要时间的,而这往往又是最没法保证的(假如前两个环节控制不当的话)。3.上面的三步曲,讲评的效果体现不出来。讲评后,学生应该有所启发,有所收获,针对某一篇具体的习作而言,他应该知晓自己的问题何在,怎么去纠正,那就要再写。我们说讲评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就是说要通过指导、讲评后,学生习作能有一个飞跃。而讲评后再写,是最能体现其效果的。

在习作讲评中,教师的指导性讲评必不可少,怎么指导大有学问。最关键的一点是讲评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习作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学生因教师的讲评而得到提高。要想让学生有所得,就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要讲在节骨眼上,评在问题要害处。习作牵扯的面特别广,如果在讲评时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是费力不讨好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每次习作训练目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讲评的重点,也就是找出较为突出的带普遍性的问题,然后解决。只有这样,一次讲评才有一分收获,才有效果。

讲评要有效果,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评价活动的主体。“课标”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实践也证明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强引导,要通过面批面改、典型示范、对比修改等形式教会学生修改、评价的方法;二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现在的习作讲评课来去匆匆,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在班级开辟“习作展示墙”,全班学生的习作都在此展示交流,互评互改,这是校校都可以做到的。再比如管建刚老师创办班级《作文周报》,也是有创意、效果好的例子。还有的老师将习作评价延伸到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学生的习作评价,效果很好。一句话,教师要敢于突破课堂的限制,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多方参与的平台,让习作讲评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习作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 ■

猜你喜欢
评语学困生习作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