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2009-04-30 09:44李小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开发应用信息资源课程资源

李小燕

[摘 要] 本文总结日坛中学通过建设以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课程资源库,试图解决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中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进入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字;信息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4-0004-04

北京市日坛中学在高中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目的是搞好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丰富性和适用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为此,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应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试图解决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进入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通过建设以数字化为主要形态的课程资源库,适应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

与应用的基本情况

1.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的起点

2002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及其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该子课题2005年7月荣获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特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鉴定结论是:课题组设计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在推动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以及提高师生现代信息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一定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我校是在取得这项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开展高中数字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的。

2.成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

2005年成立由校长、教学处、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图书馆长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中心”,设业务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的职责: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方案、培训计划、各项管理制度、评价开发的课程资源等。

由课程资源开发中心、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共同开展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建设高中课程资源库。

3.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促进师生教和学观念及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基本原则: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使课程资源建设服务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内容,优先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的问题;博采众长,使不同种类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并易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共建共享,教师定期

通过学校课程资源中心互相交流经验。

二、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的方法

1.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自主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

课标和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骨架式的教材需要新的资源充实。新的资源应首选经过有关专家评估认可的专业数字资源,其次是官方网站、专业网站及权威搜索引擎,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科普网等。重点培训教师分析、编辑加工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把这些资源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这些资源变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新课标,通读新教材,使备课组成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收集相关资源;通过检索、筛选、挖掘、捕捉等方式将音频、视频、动画、文本等资料按照最小的知识单元整合。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情,编辑、加工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单元教学完成后,备课组教师交流开发、应用的课件与讲义等。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对各备课组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审核,整合成学科教学参考资料库。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对各教研组提供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审核、鉴定,统一管理,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高中课程资源库。

2.开发和应用体现学科特点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

(1)开发和应用具有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

理科教师重点积累单凭语言和简单的图表很难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诸如物理学方面的物理规律、化学方面的化学反应、生物学方面的某些现象等,用设计合理、演示清晰的科学动态模拟动画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降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如生物教师为了讲好《孟德尔杂交实验》一节课,在学生开始进行模拟实验探索之前,需要为学生做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准备,如介绍“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时,通过出示豌豆花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花的各部分结构;通过动画演示去雄蕊、人工授粉,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完成植物的杂交等。

文科教师重点积累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设计、案例、重难点分析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资料时,还要注重开发具有形象动态的背景资源(音频、视频、图片)。例如,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问题”,教材只有几行字,教师要讲好这个问题需要大量鲜活的背景资料,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有50余件,除了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汪辜会谈、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资料外,还有鲜为人知的蒋介石与国民党曾经反对台独的文献资料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和应用体现人文科技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增加了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内容,教师通过开发有关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例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教师连夜编写了《学会与地震共存》的电子图书。书中汇集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组成的防震知识,应用于科技教育与地理教学。再如,配合京剧进课堂活动,教师编写了《中小学生如何学会欣赏京剧》电子图书,内容包括100多部经典剧目的精彩片段、京剧小知识等,为多学科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3)开发和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收集能够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如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各大新闻媒体大多关注事件发展的趋势,忽略了三聚氰胺的化学成分及其在人体内所引起的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在中国知网里查找有关三聚氰胺的线索,使学生在了解三聚氰胺的定义、化学与物理性质、用途及危害等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使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教师对课改依然处于彷徨迷失状态;还有些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持观望态度。同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应用大部分还停留于传统的堆砌和直接呈现上,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策

一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处对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出要求:教师备课的“六备”中强调了“备资源”,备课组备课活动的“六相通”中强调了“教学资源相通”,既避免了重复劳动,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学校组织部分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骨干,一方面利用假期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及帮助。三是及时补充、更新数字课程资源,如工具书、期刊等。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教师参与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价,学校在教科研年会上进行表彰等。五是视教师业务提高。每学年安排两次业务培训。

三、师生共同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

增强教和学的效果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过程中,教师逐渐走出困惑与不适应,逐渐改变了无从下手的状况,逐渐进入努力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进而用好教材的教学实践。在提高自身专业信息文化素质的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开发的课程资源上课,用生动的实例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也就把课程资源的线索传授给了学生,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纲多本”的教材,内容广泛、有一定深度。以高一必修(1)语文教材北京版为例,有15篇课文从未出现在以前的语文课本中,其中一些是教师所不熟悉的课文,教师开发整合了与这15篇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源,编辑制作了语文教学参考资料,突破教学难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学习资料。

物理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一节课,教师以汽车追尾,交通限速,事故鉴定为线索,用两张照片建立了情境,避免了不必要的口头叙述,使学生精力集中于课堂,理解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新教材增加了学生体验性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需要搜集、阅读资料。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源,很难做出正确选择。教师开设了《我用网络来学习》的选修课,系统介绍各种信息资源的应用方法,为学生设计了合理利用动画,锻炼抽象思维;学会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真意;学会查找资料,弄清学科前沿;学会运用信息,扩大知识视野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校课程资源库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减少了学生筛选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信息素养。

四、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及呈现方式

1.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

三年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和教师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兼顾网上免费数字资源及传统文献资源,在开发和建设中,初步建成以校为本、服务教学的高中课程资源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类:涵盖8个领域16个学科的学科课程资源库。

第二类:供学生使用、内容涉及高中三个年级9个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第三类:由机器人、地质学基础、现代摇滚发展史、书法欣赏、北京历史文化系列、形体健美操等48个门类组成的校本课程资源库,其中的形体健美操、北京历史文化系列相继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8年1~6期。

第四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由新闻中的科学探索、小百科知识、文学、艺术欣赏、了解民俗等内容组成的课题成果资源库,其中《网上重走长征路》、《喜迎奥运 让世界惊奇》等共15篇,均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发表。

2.呈现方式

(1)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

以学科课程资源库为例,按学科分类,每一学科按照教材设置的学习内容设置子类目,第一级是学科,第二级是该学科的学习内容,第三级是资源类型。优点是使用方便快捷、检索快速有效、规范化、清晰明了。

(2)pdf格式的电子图书

这种格式的电子书,简便、实用、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幻灯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易掌握,便于更改(教师觉得资料多或是不适用,可以自己添加或删除,也可以更改),易于传输与储存。

五、特 色

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过程,在“科学”、“有效”四个字上下工夫。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应用到教学当中,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师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将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封闭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化成群体的、开放的、共享的开发环境,形成群体的效应和价值。

第二,建设的高中课程资源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为师生搭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

第三,重视教师参与体验,实现课程教学与资源合理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教师利用资源库提供的中国知网 “知网节”,产生联想与类比,产生教学灵感和教学设计。物理《绪论》等多篇教学设计及课件等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

第四,重视学生参与体验, 实现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生利用中国知网建立的“学术定义”、“工具书在线”等搜索栏目提供的超越传统时空局限的信息资源,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五,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化的过程。校本课程讲义的编写不仅是网上信息的简单整合,而是教师在认真思考下的精心取舍,合理谋篇,体现新的视角或新的境界。如教师在编写北京历史文化时,使学生不仅知道北京城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也了解到北京的改造与保护过程,并且介绍了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等,体现了人文色彩。学生把参观故宫时拍摄的宫殿照片进行科学分类和撰写准确说明,作为学习成果展现给他人。

六、社会影响和学术成果

1.社会影响

学校的实践研究得到教育部门及众多学校的好评,在教育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教育学会、北京教科院等单位主办的会议上做了15次专题发言,在广东、福建、上海等15个省市介绍经验17次;为西城、石景山、丰台等9个区县做过培训13 次。

《我用网络来学习》应邀做为示范课,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三届多媒体教学观摩会上展示。

2.学术成果

2005年至2008年,教师就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报刊发表文章16篇,核心期刊2篇;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篇;国家级13篇;省部级1篇;其中《建设数字图书馆 服务学校新课改》在中国期刊网上被下载100次,引用4次;《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在中国期刊网上被下载53次,引用1次。

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面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7(1).

[2]李冲锋.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3]吴刚平.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N] .中国教育报,2003-9-19.

作者单位 北京市日坛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开发应用信息资源课程资源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开发及应用